此等軍容,韃子如何能贏的了。
收服河山,驅逐韃虜指日可待。
華亭軍兵分三路,茅十八負責截後。
張陽負責從水路過江,華亭的水軍實力強大無比,清軍的水軍則是全世界最弱,至少和當今時代世界上的那些航海國家比起來,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還有一路是韓天齊率領的金陵軍,他是先攻打廬陽、六安兩座城池,截斷清軍的補給。
韓天齊那邊攻下那兩座城池後,就是張陽動手的時機。
韓天齊率領的兵力是三萬,不過這三萬兵力的裝備可都是連發槍,還有炮兵營與兩千空軍。
空軍包括了十艘空艇,一百個熱氣球。
韓天齊來到廬陽城外,拿著望遠鏡遠遠的看去,發現站在城牆上的守將居然是過去的同僚王守禮。
過去他和王守禮都給前朝當過軍將,後來投降清廷後,兩人就斷了聯絡。
卻沒想到,再次見面卻是在這種情況下。
在看到王守禮之後,韓天齊就換了一種策略。
他們華亭軍一直主張的是減少傷亡。
如果贏了戰爭而傷亡太大,很可能無功有罪。
所以如今他們打仗都是儘可能避免傷亡。
韓天齊此刻就考慮著策反王守禮,這樣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廬陽城。
至於說對清廷的忠誠,別開玩笑了。
他們這些明末的遺族,對清廷只有恨意。
不過受大勢所迫,不得不委身清廷。
而滿人的人口太少,自然也只能用他們這些明朝餘孽。
……
王守禮看向前方華亭軍的陣容,心頭一陣陰霾。
雖然華亭軍只有三萬人,而廬陽城守軍十萬。
可是看看對方的配置,再看看天上飛的巨物,他就感覺一陣頭大。
對方配備的可都是連發槍,王守禮是知道連發槍的。
透過清廷與華亭軍的幾次交鋒,清廷這邊也得到了幾把連發槍,可是卻無法彷制。
王守禮也是在那時候見過連發槍,知道連發槍的威力。
在城外即便是數倍於對方的兵力,也難以穿過槍林彈雨。
守城是他唯一的選擇,可是對方還有開花彈,幾炮就能將城門洞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