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口,東河村——
村長張書懷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雖然東河村貧困,不過張書懷乃是進士出身,明末之時也曾官拜清州知府。
可是一朝國滅,他也落魄回鄉。
本來是渾渾噩噩的度過此生,將懷念故國的心思藏在心中。
誰知道兩年前聽聞又有漢軍華亭立國。
隨後就開始打聽起華亭的訊息,日夜期盼著華亭收復河山。
開始的時候就他一個期盼,可是隨著華亭越來越多的訊息傳來。
整個村子的人都開始期盼。
因為華亭能夠讓治下百姓過上好日子。
張書懷是去過華亭所佔據的蘇省的。
只要是在蘇省,即便是窮鄉僻壤,那日子也是蒸蒸日上。
隨後張書懷就回到鄉中,聽說華亭國看重教育。
所以他就尋了一些華亭國的教科書回來,依著教科書上的內容教自己村子裡的孩子。
語文倒還好,只是那數學實在是看不太懂。
正在這時候,一個村民興沖沖的跑來。
“村長……村長……喜事,大喜事啊。”
“什麼事吵吵鬧鬧的。”張書懷不滿的看向那村民。
“村長,華亭軍開撥了,華亭軍開撥了,他們要打過來了。”村民一邊叫嚷著,一邊抹眼淚,那激動之色溢於言表。
張書懷神色一正,一把抓住村民:“你說什麼?”
“華亭軍要打過來了,我們的好日子馬上就要來了。”
張書懷比村民更加激動,這些年他一直在研究華亭國的政策,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感嘆華亭國的政策利民興國。
而且事實也是如此,華亭國治下已經實現了小康,幾乎人人富裕,家家有魚有肉。
就比如說江對面的張家村,事實上張家村和東河村其實是一個村子。
自從華亭國佔據此地後,一個村子就一分為二,雖說交通並未中斷,可是村子卻成了張家村和東河村。
而兩個村子自此也成了兩個鴻溝,張家村的日子是日益的好轉起來。
原本大家都苦哈哈的過日子,千百年來都是如此,大家也早就習慣了。
可是自從張家村納入華亭國地界後,江口兩邊的村子就出現了巨大的斷層。
因為大部分人家都是有親戚關係,所以走動比較頻繁,而張家村的婦人偶爾回東河村孃家的時候,或者是兄弟竄門,就會帶來對面的訊息。
東河村是一沉不變,可是張家村那邊就不一樣了,村子裡都住上新修的木愣房,或者是通電了,通水了。
要麼就是誰家的小孩得了獎學金,誰家在部隊裡表現優異,得到了表揚,連帶家裡人都得到了實質性的好處。
甚至就連張家村的地主都在調高佃戶的佃租。
要麼就是張家村這邊種植的農作物,全都是新型作物,長的又快又好,還防蟲害,土地的產量比起東河村的農作物高了兩三倍不止。
還有許多不知名的作物,都是產量巨大,看的東河村的村民眼淚都下來了。
雖然東河村村民拜託張家村帶點作物種子過來。
可是少量的種子解決不了實質性的問題。
僅僅只是一年的時間,張家村這邊的人就實現了每家每戶家中都有存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