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此寺的方丈,一位寵師僧修,一變後期修為。
他看到顧夕朝懷裡的包裹,專門對他行了一禮。
“施主有善心。”
顧夕朝擺擺手,沒說什麼。
雖是小鎮,但畢竟有近萬人居住,妓女難養打掉、平民多生打掉、一些深閨小姐偷情之後難言打掉,加上各種難產災禍,便時有棄死嬰的事情,沒人給這些孩子火葬收斂,就隨意的丟進山林裡。
數百年前一位高僧到此,見到一位十六歲就當了母親的女孩兒哭泣著丟棄自己嬰孩屍體,便留在鎮外,建了靈嬰寺。
專為那些被遺棄的、無法降生的孩子進行超度火化,建立起了一個很大的靈嬰墓林,這般名聲,甚至有時讓東陽城的人,都不遠而來。
因寺中供奉觀世音菩薩,本意是希望觀世音菩薩,聆聽這些被遺棄的,未能將世、早夭孩子的心聲化解怨恨。
後來久而久之,這裡變成了求子,祈求生產平安之所,城中的那些孩子只要早夭就送來這裡,也不再只是收納被遺棄者。
寺中專有一焚屍爐,其中柴火很快架好。
猶豫了片刻,老僧還是對著張小娘道:“老僧有一個不情之請。”
張小娘似乎已經知道他要說什麼,平靜的臉上多出未有過的怒意:“我兒子絕對不和他一起火化!”
老僧嘆息一聲:“施主可知道往生之說?”
張小娘抱住孩子不說話。
“我佛家在諸子百家中並不算強大,卻有輪迴往生之說,說佛觀測天地,認為人有來世,即同一人會在世間復生,
即雖然沒有前世記憶,卻會承載前世的業果,所以我等凡人修行,即是修持此世之身,也是積累來世之功德,
小公子因怨恨而死,卻不該持怨恨損傷來世功德,此嬰兒也是如此,哪怕其為母而死,也終究是有怨氣,
兩者糾纏,於來世便更深,或至無法化解,您若先放下,即善業功德,對化解兩世怨氣,有大好處......”
“來世?往生......”張小娘重複一遍,忽而問道:“大師,佛祖是否證明了真有往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世界,雖然是修寵道,但是卻有佛家佛法,而那佛祖,更是一位九變的尊者!
老僧默默雙手合十:“淨土修行,在期望修未來生、在期望入極樂界,往生輪迴,佛出世之前便有。”
張小娘平日並不禮佛,對佛教的往生輪迴之說也並不瞭解,此界畢竟是寵師主導,百家治世,秦國以法為尊,從來只信今生,這便是真正的道統之爭。
所以秦國普通人也很少相信有來世之說。
張小娘抱著孩子,沉默許久問道:“大師,我錯了嗎?”
不知從何處瞭解前因後果的僧人,斟酌一下道:“施主因善而行,並無過錯。”
“那既然沒有過錯,你又為什麼要叫我放下?難道我不能恨?不該恨?”
秦國之人,民風彪悍,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本身在正常不過的民心。
僧人嘆息:“世間一切皆是果報,今日種種皆是前世所為,小公子之命運,此嬰的命運,都是前世之果,望施主不要持嗔怒之心,為來世而修行。”
旁邊的女孩頓時大罵:“你是說我弟弟枉死,是他上一世缺德的報應?”
“並非如此,世間一切自有機緣,人有自己既定的命運,天道亦是無常,老僧只想勸施主放下。”
“放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