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歷時九天的羅天大醮祈福活動之後,整場法事也逐漸到了尾聲。
接下來就是蘇乾期待已久的拜師環節,這個環節過後蘇乾將正式成為一名異人。
一大早,趁著眾位正一道道士還未離去觀禮,蘇乾的傳度授籙儀式便要開始了。
授籙者,必須先是接受過傳度的道人。
透過傳度儀式成為正式的玄門弟子道士),而透過授籙儀式將成為可在法壇上與“神靈”溝通的玄門弟子。
傳度,謂教門師尊向弟子傳授度世之道法。
道教重視師承關係,接受師承時,必須立誓守戒,不二法門,亦禮拜三師(傳度師、保舉師,監度師),然後才得傳度世之法。
蘇乾的傳度師自然為張靜清老天師,另外兩位保舉師以及監度師同樣也是正一道大名鼎鼎的人物。
三師在前,眾位弟子在後一起祭拜三清後,由保舉師主講《道門十規》,監度師主講《正一道史》。
《道門十規》為明朝張宇初天師所寫,對於道教之淵源和流派、立教本旨、道教發展過程中之種種問題和今後應當遵守之原則,均有簡明概括之敘述,為明初道教規制之一,是整頓道教的綱領性文獻。
接下來便正式開始進行蘇乾的傳度儀式。
所有人在三師的帶領下來到三清像前,禮三拜,上香,由傳度師祝香。
以今焚香,供養三清上聖、十極高真、玉皇大天帝、紫微天皇大帝、紫微北極大帝、后土皇地只、聖祖天尊大帝、元天大聖後、三十二天帝君、十神太一真君、十一曜星官、天地水三官、南北二斗星官、四方二十八宿星官、四聖真君、三元真君、玄中大法師、經籍度三師、正一真人、五嶽聖帝、儲副佐命大洞仙官、三十六洞天仙官、七十二福地、三十六靖廬、二十四化仙官等,四瀆源王、四海九江水帝龍王、地府酆都北帝,出家弟子本命星官、宮觀裡域真官、天曹地府、一切威靈,今辰謹有六十四代天師張靜清弟子蘇乾,幼離俗網,早慕真風。
今蒙國恩,許圓道相,啟壇場於茲旦,服冠簡於昌時,庶竭焚修,上報真聖,仰冀三境慈尊、十方真宰、天曹地府、一切聖賢,曲賜證明,少延飆馭,稽首皈依無極大道。
接下來傳度師以及其餘三師在三清像面前設下桌椅。
由張之維引導蘇乾向著三師叄佰,面朝北邊跪下,說出自己出家的緣由。
設定香以及各種鮮花果品供奉三清,傳度師為其上香。
三師接著按照《真一本際經》說到:爾時,青童君問出家之法何如?天尊曰:夫出家者,義趣甚深,利益洪遠。出家有二種:一者恩愛,二者諸有。始學之人,既值明師,志能勤苦,執事奉承,餐受妙訓。若在居家,父母、妻子,愛累相纏,如處囹圄,不得自在,適意從容,遠近隨師,詢請玄業。故告父母,請別妻子,舍離居室,遠遊山林,依憑道舍,棄俗服玩,黃褐玄巾,舍世榮華,隨緣告乞,廣建福田,惟道是務,是名初出恩愛之家。既出家已,勤行齋戒,免離三塗,信根已立,學靜入室,離三界愛,登入九清,是名出諸有之家也。
蘇乾在下方說到:我今乃離三惡道,願得出離諸有家,不知何者名立正教?
三師說:若有經文,具十二部,應三洞者,是名正經。目此之外,須辨邪正,方可受持。當自請師,審定分別。青童君聞是說已,歡喜踴躍,稽首而退。自是及後,凡出家之人,既辭恩愛,來入法門,當發神仙行願,貴在自利利他,屏去兇心,惟生善念,敬上接下,動止柔和。每遇設像,諸聖諸真,諦信不二。晨香夜燈,圍繞讚歎,五體投地,禮拜供養。惟翼今生、來世,與道有緣,月帔星冠,雲軒羽駕,名利九天之上,位居三島之中。且金簡玉書,不容妄度;五逆十惡,穢雜下流。若違明科,度師獲罪。而況太上垂經,天尊說戒,遇人不度,殃及己身,非人而傳,禍延祖考。所以法門傳授,戒慎為先。今汝道心深重,得生中華,仍舍業緣,乃趨真教。
蘇乾按照經文說道:人身難得,中土難生。假使得生,正法難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多縱罪根,多諸巧詐,多恣淫殺,多好群情,多愛貪嗔,多沈地獄,多失人身。如此等緣,眾生不悟,不知正道,迷惑者多。我今哀見此等眾生,故垂教法,為說良緣。令使知道,知身性命,皆從道生。了悟此因,長生人道,種子不絕,世世為人,不生無道之鄉,不斷人之根本。更能心修正道,漸入仙宗,永離輪迴,超升三界。汝既以難生而生,難遇而遇,不迷真道,不入邪宗,不縱罪根,不為巧詐,不好淫殺,不愛貪嗔。如此則骨相合經,堪為法器,傳經演教,佐國度人。今遇良辰,圓具道相,當知此出家因緣,勿生疑惑。苟有異志,即為下鬼。汝其諦聽,戒之慎之。
三師繼續說道:汝今出家,一人有慶,九祖霑恩。況汝骨氣通仙,神情合道,慕清虛之聖境,脫穢濁之樊籠,願效駑鈍,永歸真聖,澡雪形體,褫裂俗裝,先為召百靈監度,五帝證明。冀汝名書玉簡,體掛霞衣,便隨羽客以朝真,早獲仙丹而出世。今宜先禮帝主,次別慈親,後成出世之高人,永作登真之上士。而今而後,只可朝真禮聖,不可享鬼拜邪。凡所立功,先資家國。今於庭下,拜辭以俟披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接著在張之維的帶領下蘇乾來到門外,向京師方向禮拜。
張之維說到:汝欲窺眾妙,將悟重玄,當脫縫掖之衣,即被彩霞之帔,永參玉帝,上謝人君,便長遂於逍遙,更不須於趨折。
接下來拜謝先祖
張之維說到:汝由先祖積慶,福及後昆。故舍繁華之緣,來持清爭之教,惟憑焚誦,以致薦修。每逢奠祭之時,輒修拜跪之禮,宜望先隴四拜。
接下來是拜別父母,因為蘇乾是龍虎山撿回來的孤兒也就取消了這一步驟。
接下來是向親朋好友辭別
張之維說到:汝久侍巾瓶,致疏交友,息芳春之駘蕩,樂清境之追遊。今披羽衣,不復俗禮,宜辭親知朋友四拜。
接著張之維將蘇乾再引到三十面前,敲響磬後恭請三師繼續做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