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多謝慈郎了。”雲非墨沒有散發自己的好奇心。
因為面前之人已經把話說很清楚了,說了下次再見就能清楚,說明在他回苦境之前,就能知道背後的真相。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說清楚,大概是諸多先天人的特性,說話留一半,吊足了別人的胃口。
別問,問就是天機不可洩露,裡面的水太深,你把握不住,大家懂得都懂。
這一套,雲非墨已經見識過很多次。
只要他不起好奇心,就沒有人能在這一方面讓他被吸引,從而心癢難耐。
“玄天不必客氣,這是慈郎應該做的事情。”
黑暗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說長大概是因為一開始一個人前行,難免覺得漫長,說短則是身邊有人相伴。
縱使什麼都不說,有明亮的燈光在照耀前路,就不會覺得難熬。
照世明燈是一個人如其名的人,如同手中常提的那盞明燈燈光一般,溫暖而不炙熱,明亮卻不刺目,歷盡千帆不改本心。
他不像是素還真一類的人,不斷為武林靖平,天下大同之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很多的時候,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當一盞指路明燈,有著對蒼生苦難的嘆息與悲憫。
苦境武林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由眾多繁雜的聲音組成,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況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武林和平,有人敬佩就有人恨之入骨。
悠悠眾口難調,有人想借著亂世爭名奪利,有人覺得亂世才是他們應該存在的時候。
亂世出英雄,太平沒無名。
照世明燈一人有心無力,其中艱辛筆墨難以盡書,唯有置身其中才知困難重重。
雲非墨是知道他的人,作為一名普通人,對於這類人有種天然的趨光本能。
所以兩個人的交談很愉快,從一點對蒼生的看法,再到當今苦境武林的局勢無一不談。
相互啟發,相互推論。
縱然有些小分歧,卻在很多事情之上,都有共同的觀點,甚至是共鳴。
路漸漸行之到了盡頭,也到了說道別的時候。
雲非墨眼中滿是笑意:“今天與慈郎相談甚歡,希望下次見面還有機會盡興。”
照世明燈是入世以來第一個與他有眾多話題可談的人,他很喜歡這個新朋友。
除此之外,就是在好友身邊他也沒有這種暢所欲言的時候,更多是在傾聽。
“他日玄天再臨黑暗道時若有興致,慈郎必然欣然前來一敘,以續未完話題。”
“請了。”
雲非墨一步走出黑暗道,眼前豁見光明。
一片清幽綠水越入眼中,天地之間靈氣充沛,乍一接觸,便感覺與苦境相比不知是好了多少倍。
這就是道境?
雲非墨置身於其中,一時間感覺體內似乎有什麼限制被解開了一般,一雙青灰色彷彿也被注入了生機似的,逐漸變作青翠。
道境——霹靂布袋戲中的空間境界之一,是苦集滅道四境之中最為神秘的境界,境界特色:雖只剩方寸之地,但生存條件極為優越,卻了無人煙。
先前對道境的些許瞭解終於開始應對現實。
雲非墨雙目微睜,初次見識了什麼是生存條件極為優越而了無人煙的現實。
有很多在苦境珍稀的草藥在這裡都是爛大街,假以時日未免不能出現與他一般的同類。
還有這個方寸之地的描述時不時有點誇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