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因為技術的先進性,奧斯曼的四艘以阿拉伯帝國四大哈里發命名的戰列艦,雖然只有1.2萬噸的標準排水量。卻可以直接上九門305主炮——光是焊接技術一項,就能節省幾百噸的鉚釘重量和上千噸的重複鉚接鋼板重量。所以一萬多噸的排水量,中歐的戰列艦隻能上六門主炮,而奧斯曼的可以上九門……
除此之外,焊接技術帶來的船體更加完整,航速更高——而且焊接技術廣泛使用後,船用鋼材的硬度可以不再受鉚釘質量的限制,要把鉚釘打進去,先得把鉚釘燒熱,使其變軟,然後趁熱打進鋼板,這注定了鉚釘的材質不會太硬。但是鉚釘不夠硬,鋼板本身也不能太硬,所以用鉚接技術,鋼板的硬度是受限制的)這就讓易普拉欣在材料學上有了更大的發揮餘地——哈里發級戰列艦的裝甲鋼,是他新“研發”的,加入了少量稀土原料的維氏裝甲鋼,在抗彈效能上,比中歐現有的戰列艦都要強上不少。
當然,作為一名材料專業的穿越者,易普拉欣也知道,鉚接承剪力較好而承拉力較差。焊接雖然受拉受剪都可以,但怕撕裂。而且從質量保證角度,鉚接比焊接可靠多了——畢竟在沒有x光機的現在,除非焊縫有很明顯的漏洞,否則光用肉眼看,還真不容易看出焊縫有啥問題。而鉚接的嘛,質量如何肉眼是可查的。再加上從改變零件材料效能來講,焊接的殘餘應力變形問題比鉚接嚴重得多。因此,哈里發級戰列艦,倒也沒有完全摒棄鉚接——不過,就是大量同質裝甲的焊接,就已經讓這四艘哈里發級戰列艦佔盡優勢了。
“閣下,如您所見,在有了第一艘重巡練手後,孩子們現在打造阿布伯克爾號戰列艦,比以前熟練多了。”
“現在工程進度如何?”
“水線下部分已經大致完成了。待發動機吊裝進來後,就是安裝供彈機動力裝置。然後就可以完成水線下裝甲的焊接。預計再有一年半,這艘戰艦就可以下水。”
“後面的歐麥爾號呢?”
“閣下,這個就還早了,上週才剛剛鋪下龍骨。起碼得有兩年半。”
“好吧。我對工期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夠按照計劃按時完工就好。倒是保密工作……”
“閣下請放心,我們所在的地方,除了從海上來,其他地方都要走過至少一百公里以上的荒無人煙的沙漠。走過沙漠後還要面對整整一個師的精銳陸軍反覆搜尋。如果這樣都能讓歐洲的間諜混進來,除非我們在場的所有人全都睡著了。”
“嗯,總之安防工作一定要做好。那個菲利普是個極不要臉的敗類,要是被他發現我們有了新的焊接技術,新的裝甲鋼,說不得,那個傢伙又要厚著臉皮來找我們索要了。”
“是,閣下,我會繼續保持高度警戒,絕不讓歐洲人的間諜發現我們在這裡做什麼。”
“呵,造艦,人家肯定是能猜到的。只要能保證新的裝甲鋼技術和焊接結束不被歐洲人發現就好。”
圍著已經有了初步雛形的阿布號轉了好幾圈,易普拉欣戀戀不捨的離開了造船廠,又坐上火車返回巴格達。預計在到了巴格達後,再乘坐四輪馬車抵達安卡拉,然後在安卡拉再次換乘火車——沒得辦法,奧斯曼這會兒還沒有來得及將伊斯坦布林和巴格達之間的鐵路徹底連結起來。
坐在以時速四十公里前行的火車上,易普拉欣將手肘放在車窗的窗弦上,看著外面雖然在不斷倒退,但近乎沒有任何變化的沙漠,陷入了沉思。
這個國家,雖然經過自己的努力,完全扭轉了衰敗的頹勢。其實際控制範圍更是從巴爾幹一直綿延到了印度河,治下控制人口將近七千萬——如此豐功偉績,已經遠超歷代蘇丹了。
但是很可惜,面對一統歐洲,並且擁有印度、非洲所有沿海地帶和大部分美洲的西班牙,以及獨霸東亞,還將手伸過了太平洋,伸入了南美的大明。此時的奧斯曼,仍然是個弟弟。
這樣一個處於絕對弱勢,又被兩大強國夾在中間的國家,應該往何處去呢?
喜歡全球戰國請大家收藏:()全球戰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