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罷了罷了,錢嘛,寡人再厚著臉皮去找太上太皇要。不,是借,這個以後要還的。總之呢,長史,該有的賑濟不能停。這十萬士兵還得暫時養著。當然,我福國現在透過黃冊清查,全國也不過一千萬帶點的人口。加之後方就是大明本土,海對面又是桂國。所以養十萬大軍實在是太浪費了。等黃冊清查完畢後,想辦法安排部分士兵復員,到時候兵部和戶部要拿出一個方案來。總之,寡人覺得,國內留個三萬常備軍就足夠了。”
“是,臣領命。大王,接下來還有一個事情要趕緊做。”
“何事?”
“大王,大明本土最近六大報連篇累牘的在對理學進行攻擊,皇上的心思到底如何已經很明顯了,我福國也應該儘快表態,否則,若是讓唐、周、桂走在了我們前面,只怕會引起皇上的不快。”
“啊!長史這個事情提醒的是!寡人疏忽了。”
可以說,雖然剛剛做一個實權國王不過九個月,但到底是長期處於一個國家的頂端。所以朱常洵對朱由棟的種種舉措,其實看得很清楚。
在朱常洵看來,朱由棟最近半年在思想文化上的一系列大動作,其實根本追求的就四條。其一,將權利義務對等揉進國民的核心價值觀裡。其二,糾正“德治”,提倡“法治”。其三,在前兩條的基礎上徹底廢掉“天人感應”。其四,在第三條的基礎上,提倡科學。
對第一條,朱常洵不反對:這一條對皇帝、國王的要求,無非是國民對君主效忠,君主保護國民而已——這本來就是大明皇族一直在做的事情。幾百年來,皇帝拼了命的抑制土地兼併,不就是在保護百姓麼?
實際上,提出這一條的根本目的,是用來給官員劃線:從今以後,你們不是牧民之官,而是享用了民脂民膏為民服務的公僕!
先要有了這一條,然後才能整頓吏治。
如何整頓吏治呢?以法代德。朱常洵在六大報連篇累牘的報導中敏銳的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六大報上諸子百家的學說都有,但很明顯,官方是在推崇法家的一些思想,以及西方,尤其是古羅馬的法律思想。
對這一點,朱常洵那是舉雙手贊成:福王殿下早年在國本之爭中,被東林黨的那群開口道德,閉口聖人的偽君子給徹底搞壞了胃口。他非常清楚:皇帝並不是要徹底否定儒家,也不是要徹底的否定道德在國家體系中的作用。相反,皇帝只是要把道德的標準降下來,讓大家在日常中能夠相對容易的做到。而不是像既往那樣,把道德標準無限提高,最後把全國人民都逼成偽君子。
至於說孔府的問題,朱常洵當然知道,這一家子就是目前大明最大的偽君子,所以必須打倒。打倒了孔府這個標杆,才能真正有效的履行皇帝的這兩條。
而在打倒全國最大的偽君子後,“天人感應”學說自然就可以廢了。
對這個,朱常洵也是支援的。早年福王殿下讀書,就看到唐代的名相姚崇旗幟鮮明的採用很多具體措施消滅蝗蟲,結果他這麼做了後,在當時就被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被群臣攻擊。到了北宋,蘇軾更是寫詩嘲諷姚崇,說蝗災起來後,重要的不是滅蝗而是修德——朱常洵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瞬間就對蘇軾的形象破滅了。
最近這些年,大明雄霸東亞,東亞各國人員交流往來頻繁。福王殿下早就知道,如日本這樣的國家,一天到晚沒事就地震。那要是講天人感應,這個國家就沒法正常運轉了。如暹羅這樣的國家,一年就是雨季和旱季,按照天人感應,四季不分,是國有災殃啊。可是人家那地方水稻一年三熟,哪裡有災殃了?
在天人感應這個枷鎖被打破後,士大夫們用來鉗制皇帝最大的手段就沒有了。同理,各王國計程車人們也無法以此來鉗制國王了。朱常洵當然也支援。
至於最後一個,提倡科學。福王殿下更是舉雙手贊成:目前大明本土因為蒸汽機尚未全面推廣,工業革命對國家農業的傷害還不明顯。在有美洲高產作物支援下,只要不遭受大的災荒,全國糧食總體還是夠的,所以大明本土目前使用蜀藩培育出來的新稻還只是緩步推進。但是對於福王殿下治理下的福國來說,他們已經在今年春天就把新稻種種植在了漢江兩岸,取得了大豐收。更準備明年在福國八道全面推廣新稻種——福王殿下對科學也是極感興趣的。
“寡人明白了,那就麻煩長史的狀元之才,寫就雄文一篇,待寡人審定後,發表在《漢江日報》上,表明我福國的態度。”
“是,臣領命。”
喜歡全球戰國請大家收藏:()全球戰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