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不僅需要練習,還需要長久的保持下去才行,否則再神奇的記憶也會隨著時間慢慢退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勺功分為小翻勺、大翻勺、晃勺、懸翻勺以及助翻勺五種分類,而最簡單、最基本的,則是小翻勺。
陳沖按照方法,用左手握住鍋柄,利用灶口邊沿為支點,炒鍋略微前傾,將碎石的重心轉移至炒鍋的前半部,接著向後快速拉動,在此過程中,手腕吐力,摁著鍋柄向下拉、壓,使碎石在鍋中翻轉。
哐當。
然而,炒鍋裡的碎石不僅沒動,反而因為用力過猛,鍋底與灶口撞擊,發出一聲巨響,導致周圍所有的鬼怪都停止了動作,而當它們發現陳沖只是在練習顛鍋後,猜繼續恢復正常。
“這也太重了吧,根本翻不起來。”陳沖咧了咧嘴角,首次嘗試宣告失敗。
如果鍋裡是正常的食材,他倒是沒有問題,直接運用手腕上的力量就能輕鬆搞定。可現在不同,鍋裡裝的碎石很重,光靠手腕的力量還不夠,需要用上臂力。
呼。
他深吸口氣,進行第二次嘗試。
依然是左手握住鍋柄,將碎石重心前移,然後按照之前的方法,抓住鍋柄用力向下一拉,一壓!
沙!
碎石與鍋底摩擦,並順勢從炒鍋前沿向上拋起一小截。整個過程雖然粗糙,但始終成功了。
陳沖沒有高興,趕緊用鍋接住隨時令其重新回到炒鍋前半部,然後繼續重複剛才的動作。
沙!
沙!
沙!
厚重的摩擦聲在他反覆的練習下慢慢變得有了一些節奏感,也不再如一開始那樣刺耳了。而且再掌握了技巧後,鍋底與灶口邊緣的撞擊也逐漸平滑。彷彿兩者之間不是撞擊,而是在相互卸力。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當陳沖掌握到小翻勺的精髓之後,動作不再是生拉硬拽,從側面看,更像在畫著一個不太規則的‘圓’,沒有僵硬之感。
哐當。
陳沖持續翻了五分鐘才停下,不由長舒口氣。
“小翻勺的特點在於翻動時要保持鍋不離火,翻動自如,頻率夠快,如此烹製出來的菜餚才會更加爽口。就比如魚香肉絲裡的肉絲,若用小翻勺處理,肉絲會更加鮮嫩,入味更加均勻,從根本上提升菜品的口感。”
趁著擦汗的功夫,回頭看了眼前堂,冰屍與鏡鬼仍然在進行‘猜死因’的遊戲。而看冰屍時而皺眉,時而湊上去盯著‘被猜者’仔細研究的模樣時,陳沖忍不住汗顏。
喂,那可是鬼啊,能不給別人留點兒尊嚴,都被你看得瑟瑟發抖了好嗎..
收回目光,他將注意力集中在身前的炒鍋範圍。
勺功的五大分類中,除了小翻勺之外,其他四類的難度都有了明顯的技術難度。就拿大翻勺來說,它被稱之為‘勺功頂峰’,需要將鍋中的食物在空中做180度大翻轉,使食物達到‘底朝天’的極致效果。
這可不僅僅是拋飛那麼簡單,其中包含了力量、巧勁、節奏以及對食材重心的精妙結合與準確把控。任何一個細節出錯,都會導致失敗。
比如,將食材拋到某個無法接住的位置。
“馬上就要開始廚神大賽了,若到時候當中出醜,絕對會成為廚師界的一大笑柄!”
一念至此,陳沖再次伸手握住鍋柄,按照大翻勺的相關記憶,開始晃動鍋中碎石,令其保持移動的同時,逐漸形成凝聚力,以免再接下來的翻動中,造成‘天女散花’的效果。
不僅如此,當碎石晃動起來時,能明顯感受到重心的位置,只要運用得當,完全可以利用碎石自身的慣性以減輕手臂的負擔。
這一技巧對他來說尤為重要,畢竟他的目標是巨型鐵鍋,而不是平常炒鍋。
難以想象,當一口口徑超過一米,深度達到三四十公分的巨型鐵鍋伴著熊熊燃燒的大火做出大翻勺的動作後,那場面與聲勢該是何等的壯觀!
當碎石的慣性越來越明顯時,陳沖用力將炒鍋拉離火,藉助碎石的慣性,將其往上送,與此同時,小臂與手腕同時用力,將炒鍋抬高與灶面形成60度至70度的仰角,並在碎石拋飛的過程中,輕輕向後拉動炒鍋,賦予碎石一個面向自己的推力,使其達到180度翻轉的效果。
“臥槽。”
陳沖眼皮狂跳,眼睜睜看著幾顆零散碎石脫離出來,有的砸在抽油煙機上,有的向著四周激射,甚至還有一顆對對直直砸在了自己的腦門上,發出‘嘎嘣脆’的聲音。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在晃動碎石時,沒有將其徹底凝聚,也就是沒有將它們運動的軌跡控制在一個點上;第二個原因則是力量問題,有些偏大了。
不過,此時仍不是懊惱的時候,當大部分碎石完成翻轉後,攜帶著更大的慣性徑直朝鍋中落下。而為了減輕慣性,陳沖趕緊將炒鍋向前傾斜,改變慣性的方向,讓碎石貼著炒鍋的邊緣將殘餘的衝力卸掉,使之平穩的滑向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