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的時間,曹豐、張賀和董政三人忙的腰都直不起來了,總算是配合好各路新鮮上任的隊長,幫助平溝村的村民將所有的土地重新分配下去,除了田地,還有趙毅特地留下來的米糧和3萬兩白銀都一文不少的發了出來,這一筆鉅款如果在太平年間足以讓這些村民舒舒服服的過個兩年了,一時間,趙毅和新民軍在這座小小的村莊內聲望無兩。
平溝村的一處民房。
幾天的時間裡,不僅先生們幫助村民辦了大事,莊堡裡俘虜的戰俘們也沒閒著,一百多個俘虜編成十支修工隊,將村莊修整一新。
比如這所房子,房子周圍一畝的面積四周都插上籬笆圈起來,還搭建了一個雞舍,一個兔籠,籬笆內開墾了幾隴田地,方便院子的主人就近種植蔬菜瓜果,屋簷上也從莊堡裡扒拉出材料翻新補漏收拾的密不透風。
這戶人家,就是訴苦大會中第一個哭訴的婦女,就是她的丈夫被逼進深山死去,然後獨自一人撫養兒子的婦人。
新砌的灶,火燒的很旺,飯菜的香味在鍋內飄出來,紅彤彤的火光映照著婦人的臉,看上去紅潤精神了不少,整個人的精神勁兒也有奔頭了,她十多歲的兒子也是巴巴的等著。
不一會兒,飯菜好了,婦人將之取出來端到桌上,桌子上的菜,竟然是婦人平時養的金貴的老母雞。
兒子很久沒吃過這麼好的菜了,飯添了一碗又一碗,嘴巴吃的滿嘴流油,婦人靜靜的坐在那邊,幸福的看著自己的兒子吃飯,待他吃飽後,溫柔道:
“虎頭啊,娘想你去跟著趙將軍幹,你願不願意!”
虎頭將碗中的最後一粒米都戀戀不捨的吞進嘴後仰起頭看著自己的母親,鄭重道:“趙將軍幫我爹報了大仇,虎頭願意跟著趙將軍幹!”
“好,好啊!虎頭是孃的好孩兒!”婦人欣慰又不捨的流出眼淚,將兒子緊緊抱住。
“娘這就給你準備衣服,趙將軍是個為咱們老百姓幹大事的人,你要好好跟著他,到了戰場上不許怕死惜命,要是出頭了,也要學著將軍,多幫幫窮苦人家!”
“虎頭聽孃的。”
這一幕幕相似的場景,不斷的在平溝村發生著,有母親勸自己的兒子,有妻子勸自己的丈夫,老人勸自己的後輩。
在趙毅即將開拔的前一天,村中陸陸續續來了50多人,這些都是如薛青和虎頭一樣,自動投軍的村民。
趙毅看著這些人心中沉甸甸。
這些淳樸憨厚的面孔望著他,將命運交到他手裡,趙毅知道這既是信任,也是責任。
他沒有拒絕,將這些人都收編了,並命令馬旭給軍中的每一名士卒都登記造冊,每個人身上也發一個竹牌,登記身份和資訊。
除此之外,還有一百多名戰俘要處理,這些人有些是劉軍的旁支族人,有些是家奴,有些則是佃戶,留在平溝村也是個不小的隱患,趙毅將他們統統打散,和平溝村中主動投軍的人混在一起,從一連和警衛連中抽調骨幹進行管理。
這時候趙毅的部隊已經膨脹到了近700人,一個營的編制是遠遠不夠的,趙毅只能再增加一個營的編制。
為了平衡陳卓和張計的心理,趙毅將在攻打莊堡中表現優秀的三連長劉雄晉升為代理二營長,在統領三連的時候同時轄制平溝村整編的新兵,只等後續戰功落實後就將代理二字去掉。
靖平二年1644),四月十五。
趙毅帶領補充好物資的部隊準備開拔。
黑壓壓的村民來村頭相送,進村時的老頭兒叫許敢當,成了村裡三個大隊長之一,他深邃的眼睛仔細的看著趙毅和新民軍中的熟面孔,吧嗒道:
“將軍,村裡的娃子交給你咯,戰場上若是有丟臉的慫包,將軍可別手軟,該殺頭殺頭,我們就認你們新民軍,稅也就給你們交!”
趙毅笑著應和著:“我的兵,都是個頂個的好漢子,鄉親們放心!以後我們還會打回來的,誰來這裡都沒事,碰上惹不起的賊人,我們就鑽山裡躲一躲,留下有用之身,以後啊,還有好日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