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李暄和秦綰終於列好了使節團的名單。
秦綰雖然帶著李昭同行,但也儘量精簡了隨從。好在女兒從小被沈醉疏帶著滿京城跑,上山下河被她追著揍,也不是個嬌氣的,生活起居就全交給了蝶衣。秦姝、執劍、荊藍自然是要跟著的,如今還多了一個客居的安華,主院就交給了聆風和聽雨看家。王府內三大高手沈醉疏、喻明秋、慕容流雪也不會落下,另外秦綰還帶上了蘇青崖和孟寒,準備北燕西秦玩陰的。同時也想看機會救回孟狄。這幾年秦訣一直跟著孟寒,秦綰乾脆就讓他繼續保護孟寒。
東華官方,正使自然是新上任的鴻臚寺卿龔嵐,五百禁軍,李暄特地把顧寧調了回來,畢竟這種場合武功比兵法更重要。
最後就是參加論文的學子,帶頭的是蕭無痕和陸臻這倆互相從沒看順眼過的冤家,另外就是從翰林院甚至國子監學子中抽調上來的年輕人,包括秦綰認得的上屆恩科的楊羽凡、這屆春闈的探花盛宴,其他也都是三十歲以下的。
八月初五,浩浩蕩蕩的車隊在攝政王的目送下出了京城。
李昭一直扒在馬車視窗看著後方,直到看不見京城的城牆才爬了回來,乖乖地坐到蝶衣懷裡。
“怎麼,出門的時候不是挺高興的嗎?”秦綰笑道。
“可是,昭兒是不是會很久看不見父王呀?”李昭眨巴著眼睛,可憐兮兮地問道。
“放心吧,你父王很快會追上來的。”秦綰淡定道。
“太好了!”李昭頓時一聲歡呼。
蝶衣有些驚訝地看過來,得到秦綰一個肯定的眼神,不由得心裡有點犯嘀咕。
攝政王……不像是這麼孩子氣的人吧?
“放心,他會的。”秦綰說道。
蝶衣實在忍不住,掏出炭筆和紙寫了一句話遞過去:王妃既然知道,為什麼不提前阻止?
“為什麼要阻止?”秦綰一挑眉,不在意地道,“橫豎他要是來了,肯定也會把朝中的事情都安排好,正好給他個目標。”
蝶衣無語,王爺真是被王妃吃得死死的。
隊伍行進的方向是早就決定的,經過寧州,橫穿洞仙湖,轉道西北,進入聖山之前,在最靠近聖山的縣城柳園縣停留修整兩日,補充物資。
大隊人馬速度緩慢,加上行程並不算保密,所以,就在秦綰一行人到達之前,柳園縣已經聚集了不少人。
江湖中人也許並不是人人願意為朝廷效力,但是三國盛會論武——要是東華輸了,豈不是整個東華的江湖人都矮了一頭?尤其自己沒有參與的情況下輸了,就更憋屈了。因此自發跑來助拳的人還真不少。
這時候凌天堡在江湖上的威懾力就顯現了出來,先梳理了一番聚集的人群,篩選出合適的,畢竟不可能龍蛇混雜地這麼多人都跟著攝政王妃一起赴會。
等到秦綰到達柳園縣的時候,剛好是八月十五,形勢已經完全穩定了下來。
禁軍駐紮在縣外由顧寧管轄,秦綰抱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教育方式,每在一個城鎮停留,都要帶著李昭去走一走,逛一逛,看看各地的風土民生。
這次同行的除了秦姝和蝶衣,還有沈醉疏和龔嵐。喻明秋則是留下來招呼自發前來的大俠們。原本這活兒肯定是沈醉疏最合適,可惜他不幹,龔嵐也不幹,於是秦綰隨手抓了喻明秋就扔出去了。
雖然沒幹勁,但交代給他的任務,喻明秋從來不會輕忽。
於是,忙裡偷閒的幾人丟下大隊人馬,跑去了縣城裡看熱鬧,尤其聽說晚上城裡有中秋燈會,李昭就更加興奮了。
他們進入城內的時候,道路兩邊已經張燈結綵,就等著天黑電商蠟燭了。
街道上人來人往,不乏帶著兵器的江湖人,比起往年熱鬧多了,何況知道城外駐紮著禁軍,只要不是沒帶腦子的,也不會選擇在這裡惹事。
“前面哪家得月樓的才不錯,去那裡?”龔嵐提議。
“你來過柳園縣?”秦綰好奇地問了一句。
“嗯,有好些年了。”龔嵐笑嘻嘻地答道,“事過境遷,要不然還真不敢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