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兩個兒子也沒一個孝順的,就只有陳小女,哪怕在困難,逢年過節的時候,不是塞錢給她老人家,就是拎著一大堆的營養品,豬肉什麼的。
所以,外婆很希望張輝能夠儘快的成長起來,別辜負了張有田和陳小女的期望。畢業後,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將來有能力了,不但可以減輕張有田和陳小女的壓力,讓他們二老也享享清福,關鍵為他們兩爭一口氣。
免得老在親戚面前抬不起頭來,搞得好像欠他們的一樣。
這是外婆最大的期望。
“外婆,我沒念書了,前段時間輟學了,現在在家裡種點地。”來的時候,張輝本想去縣裡給老人家買點東西,營養品,新鮮豬肉,然後再帶幾個西瓜放在後備箱,給外婆帶過來。
但是轉念一想,還是算了,還不如干脆給她點錢來的實際。
外婆太節省了。
上次元宵節,陳小女買了十斤豬肉拎過來,給她老人家吃。誰知道她一直沒捨得吃,放在罈子裡面裝著,愣是過了個把月,開啟來一開,都長蛆了。
最後老人家愣是沒捨得丟,全煮著吃了。
“什麼?”
外婆以為自己聽錯了。“你不是在唸高中嗎?怎麼不讀書了?年輕人不讀書怎麼成,小女不氣死掉啊!”
天底下哪一個父母不望子成龍,尤其是陳小女跟張有田夫婦兩人,在地裡刨點錢太不容易了,掙的可都是血汗錢,供張輝唸書,沒曾想張輝居然不念了。
“外婆,這個……”張輝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剛回村那會,張輝覺得念不唸書沒什麼卵用,除非能考起名牌大學,不然出來還是給人打工,照樣要看別人臉色,想出人頭地多難。
直到最近一段時間,張輝突然覺得自己錯了。
讀書本該是一件放鬆,讓人享受其中,充實自己的一個過程,而不應該抱著某種目的去唸書。
國內,絕大多數的家長讓孩子去唸書,其目的之明顯,簡直駭人聳聞。
“你要考清華,要念北大,要光宗耀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別人家孩子都考了一百分,為什麼你才考九十九?”
“這是你第三次複習了,要是還考不上重點大學,你以後別回來了,我沒你這個兒子。”
種種類似的言語,張輝從小到大不知聽了多少遍。
直到前些時間他突破練氣二層,他的胸懷變得豁達,眼界也更加的開闊。突然間,看待事物的想法跟以前截然不同。
作為一個人,讀書是必然的,有沒有文憑和學歷不重要,但一定得讀書,讀好書。
每一個字,都是一個傳奇,是一代又代的古人,嘔心瀝血留下來的傳承,是一個個的聖人賢者畢生之精粹,全部融入在字裡行間。
讀書應該沒有任何的目的性,讀書可以豐富自己的見解和認知,提升個人的涵養,讓自己看到事物和一個人的角度不同,視野會更加的開闊,明朗。
種種妙處,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