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問道:“這三十年,需要維修嗎?”
“一般來說,不需要維修,除非泥土坍塌導致破壞,僅水泥路本身是不需要維修的。”
眾人議論紛紛。
感覺水泥就是神蹟一樣的東西。
“肅王,這水泥真的不怕火,和水嗎?”
“嗯!”
趙樞道:“水泥路,不懼火力,再說了誰閒著沒事去放火燒公路?
至於水麼,常年下雨避免不了,不過水泥路有一個特性,在水中能增強路的硬度,所以不怕水泡。
至於風,多大的風能將水泥吹起來?也是不存在的。”
“嗯,肅王言之有理。”不少大臣點點頭。
“水泥是一種粉末,卻能在乾枯之後變成硬路,這種方法聞所未聞,如此大宋的道路問題徹底解決了。”
有的大臣很是激動,能見證一種新事物的變革,也是一種榮幸。
岳飛提議:“陛下,這種水泥可以用來建造軍事防禦,利用在邊關城池,甚至是牢房中,不僅僅是公路的作用。
還可以建造高強度的房屋。”
經過岳飛的提醒,不少人反應過來。
趙樞點點頭,岳飛不愧是岳飛。
僅僅是塊水泥路,他就想到這麼多。
眾人沉浸在水泥路的神奇中,岳飛卻是想到了後面很多事情。
宋徽宗:“確實,咱們大宋的城牆都是夯土製作,只有皇城一部分有青磚。若是能建造城牆,確實有利於大宋防事。”
夯是指一種使用重物按壓將泥土中空隙去除的動作,大力二字因此組合而成夯。
這種動作使泥土變得更結實。
古代的臺基,牆壁,城,城門等大都是夯土築成的。
為了加固,還在土中加水平方向的木骨,稱為鄉土木。
這種做法自漢長安城開始,下至南北朝,唐,宋,最晚到元代還在使用。
“建造城牆可以,房子也可用水泥嗎?”宋徽宗。
“父皇,水泥可以修路,建牆,高樓自也是如此,兒臣推算過,如果房屋採取金屬結構,運用水泥材料,可以將樓堆十幾層高。”
古代由於房屋都是木質,住房不可能堆太高。
除非是高塔之類的建築。
“肅王說的是住房,還是塔樓?”
蔡京覺得如果是塔樓的話,不足為奇。
“自是住房!”
“不會塌嗎?”
“以鋼筋為骨,石為肉,水泥為皮,如何會塌陷?這可不比木質,如果建築方法得當,建築即便十丈,二十丈高的樓都不在話下。”
不過這只是一個設想,當下還是以水泥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