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整天打家劫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貌似爽快看似風光無限的事。
實際上在宋江眼裡終歸不是正道。
在取代晁蓋後,宋江就急於擴大梁山泊的影響,時不時地考量著兄弟們今後的出路。
最後替天行道,替朝廷出力,自然就成了其深思熟慮的必然結果。
宋江接受招安,是主動和自覺的行為,其出發點正如要給眾兄弟找一個光明出路。
這其中,也遭遇過眾人反對,也是幾經輾轉,最後才成功招安。
但他們歸順朝廷後。
另一支農民起義軍方臘的隊伍則被聯合徹底剿滅,可謂得不償失。
因為他們沒討得好下場。
其實宋江詔安之心,早有體現,他取代晁蓋之後,將聚義廳更名為忠義堂。
趙樞知道,宋江有招安的心思,但這次是否順利也並非絕對。
因為梁山反對招安的人不少。
只能說,給予他們一定的打擊,才能提高他們招安的可能。
又或者,他們現在就已經做好了招安的準備。都不一定。
無論是哪一種,最後的詔安都很對宋江的口味。
這也是趙樞希望的。
當然,還是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
所以趙樞和岳飛等人一商議。決定採取切斷他們糧路,先包圍起來,再抓住他們的人,製造輿論,講義氣的梁山中人不出來救,必定內訌。
他們若是出來救人,則會有所損傷。
期間,派船到深處用箭矢傳播詔安。
除了這些之外,他們還制定了其他一些可能的變化。
但主要策略,還是斷糧,圍繞,抓人,勸降,詔安。
制定好計劃後,眾人行軍路上。
還會讓新組建的六十人火銃小隊在修整之時,練習火銃。
趙樞帶來了六十把火銃之外,還有很多火藥。
充足的火藥,可以讓火銃小隊熟練準頭。
火銃小隊是趙樞挑選的最好弓箭手。
弓箭手有一定的準頭,雖然和火銃有些差別,在大量彈藥下,提升很快。基本的射擊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