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嗎?”趙樞。
“是的!”
“有多少錢?”趙樞來了興趣。
王管事笑道:“茶具10萬套已經賣完。有30萬貫。鍍銅鏡兩萬件已售完,有6000貫。
鍍銀鏡1萬件,已售完,4萬貫!
還有鍍銅全身鏡六千件賣了4800貫。
鍍銀全身鏡三千件賣了貫。
還有8萬碗有2800貫,包括8萬杯子2000貫。總共流水貫!”
聽到數字,趙樞感覺還行吧。
幾個月下來,幾十萬貫,算不上很多,但也不差。
這還是沒有擴張廠房的情況下。剛上市就有這樣的成績。
還是很不錯的。
趙樞笑著問道:“這些成本有多少呢?”
王管事繼續道:“其中,茶具成本7000貫。
普通玻璃鏡子成本400貫。鍍銀600貫。
普通全身鏡成本360貫。鍍銀全身鏡成本540貫。
碗成本400貫,杯子成本240貫……”
“你就直接說個總數!”趙樞聽王管事絮絮叨叨的,擺擺手。
王管事拿著賬本翻閱,一個字一個字念給趙樞聽,聽到這話,他尷尬道:
“王爺,我已經唸完了,咱們的總成本是9540貫。排除成本,咱們利潤在貫。”
“三十七萬多?”
趙樞又算了一下:“按照七三分成,童貫可以得到貫。我得26萬多。”
趙樞總體還算滿意。
“只是玻璃還是比較單一了!”
趙樞想了想。他是見過大錢的人,這玻璃有上漲空間,這麼點他覺得還是少了。
他去了王府的廠房。
看到玻璃房的工匠們火熱朝天的做工。
趙樞將大家召集在一起。
畫出了一些窗戶的結構。還有關於放大鏡的構思。
放大鏡,這個不難,窗戶在玻璃的基礎上也不難。
趙樞講解這些之後,在場的工匠們若有所思。
由於現場就有製作工具和材料,很快在趙樞的指導下放大鏡有了成品。
“玻璃還能製成這種東西?”
對於放大鏡,工匠們仔細研究,這一新東西,讓他們大吃一驚。
“王爺,您是怎麼知道玻璃成這種形狀,可以放大物體的?”
有的工匠以為自己眼睛有問題,拿著放大玻璃看手,連同手中的掌紋都看的清清楚楚。
放大鏡,利用了凸透鏡成放大虛像的原理,物體在焦距以內成放大的正立的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