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完全超出了宋徽宗的預期啊!
工部鋼鐵產量提升有多難,宋徽宗比誰都清楚,如今趙樞將其改革提升。
意味著大宋發展又進了一大步。
趙桓將目光掠向那稟報的郭定身上,問道:“郭大人,你剛才說工部的產量是多少?”
趙桓似乎想要確定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郭定嚴肅道:“回太子,工部產量九千兩百萬斤,盈利665萬貫。
以往同期鋼鐵產量一千萬斤,盈利在六十三萬。所以微臣算的不會有錯!”
斯……
再次聽到郭定的稟報,所有人這次真切的聽清楚了。
才三個月,產量居然飆升到九千兩百萬斤?
確實是往年一整年的量了。
“太瘋狂了!這才剛開始啊?”
“六百多萬的利潤啊?肅王也太恐怖了!”
在場的朝臣議論紛紛。
這還是趙樞接手工部不久的情況下,若是等部門運作熟練,豈不是每年都能高產?
這給國庫增加了多少收入啊?
鋼鐵並不是國庫收入大頭,這也是工部地位比較低的原因。
是六部墊底的。
盈利往往抵不過茶葉或者是鹽。
但在趙樞的帶領下,短時間翻了十倍利潤。著實有些駭人聽聞。
他們不知道趙樞是如何做到的,難道工部的人都不休息嗎?
幾個月產量這麼多,這得要多少人工物力啊?
其實郭定自己也無法想象。
如果之前有人告訴他,有人能做到這個成績,他打死也不會相信。但事實擺在眼前。
蔡京驚訝道:“你們工部,是如何提煉鋼鐵的,怎麼比往年忽然增加這麼多倍?”
對於工部基本情況,蔡京是瞭解的。
工部尚書曾經也想過提升產量,奈何提升不上去。
提升一倍都難,何況提升九倍?
郭定笑道:“這都是肅王的功勞。
肅王將工部的火爐全部換成了新的高溫爐,採取的是一種新的焦炭進行提取,效率自然就高了!
工部不缺礦石,缺少的是提煉技術,有了提煉方法,便有了這樣的產量。
至於盈利,也是肅王想出來的法子,肅王將生產出來的不鏽鋼製作成新的農具變賣,得到百姓的喜愛。
將不鏽鋼對外出售,商人們也願意購買,所以才有這麼大的利潤!”
聽到這些,趙桓臉色有些不對勁。
內心越來越有一種不好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