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就由著他吧。
“朕準了!不過朕要看結果,萬一出了岔子,可不好收場啊!”
雖然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操起來如何,宋徽宗對鹽司不瞭解。
趙樞對鹽目前的狀況掌握的清清楚楚,所以他有信心。
“父皇放心,第一批鹽,兒臣也會做好的!”趙樞。
宋徽宗忽然想到:“第一批,你們生產了多少鹽?”
“回稟父皇,不多,6300萬斤鹽。”
趙樞說完,宋徽宗雙眼凝聚:“你管6300萬斤鹽,叫不多?”
“多嗎?不多……”趙樞:“父皇,這只是比去年同批突破了兩倍而已,按照兒臣的方法,以後最低也是按照八倍往上產量走的,所以這一點也不多。”
“好吧!朕拭目以待,如果你能將鹽銷量多翻幾倍,朕力排眾議,也要給你升個戶部尚書。”
“父皇,戶部尚書有人了。”
“陳顯?”宋徽宗:“無妨,只要你做出成績,你就應該做這個戶部尚書,將他調走不就行了。”
趙樞笑道:“父皇,如果真做出了成績,兒臣想去工部!”
“工部?”
“是的!”
“工部是朝廷效益最低,六部墊底,你確定?”
“兒臣確定。之前工部是墊底,但兒臣去了就不是了!”
“朕喜歡你的自信。好!”宋徽宗龍顏大悅:“等你做出成績,朕滿足你,去吧!”
“等等!”
“父皇!”趙樞回頭。
“你來看看,朕這副竹林畫如何?”宋徽宗親切的拉著趙樞,讓他欣賞他的畫。
這待遇,以前趙樞可沒有。
一般面對皇帝所繪畫的東西,作為下面的人,自然是百般討好,說昧良心的話。
然而趙樞看到紙上那一副栩栩如生,看起來非常有意境和美麗景色的繪畫,卻實在是驚歎自己的父皇,在藝術上的造詣,還真是無人能及啊。
就這一幅畫,如果拿到現代去,妥妥的幾千萬到手。
一片竹林,枝葉茂盛,每一片葉子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彷彿在動。
採取的是一種特殊的繪畫手段。技藝很高。
宋徽宗每次作畫,都能寥寥幾筆勾勒出完美的意境,顯然,這是一個被皇帝耽誤的藝術家。
如果是現代,趙樞作為宋徽宗的兒子,那絕對妥妥的是文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