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北境鎖陽城。
明明晃晃的日光落在鎖陽城。
城樓上的軍士甲冑明亮,城外有大周騎兵在操練,自鎖陽城北去五百里便是昔日大乾的領土,如今盡在大蒼控制。
鎖陽城偏東北千里之外則是和大周唇齒相依的禹國。
禹國國土呈現一個下弦月形,向東、向西綿延四千多里,南北寬度則不足兩千裡,分別和大周西海郡及其地形南北走向數千裡的莊國接壤。
大周收復太白山北境,得鎖陽城,整個禹國東、西兩側被莊國和大周鎖陽城地界包圍,西境邊境壓力頓然消失,禹國國土防禦重點完全的傾斜向北境並和大周鎖陽城兵力形成左右呼應之勢。
禹國北境。
低矮的山嶺綿延起伏在曠野當中,百餘人的禹國騎兵慣例的在巡視途中下馬休息。
邊軍剽悍,百餘人的禹國騎兵各個身形魁梧。
三三兩兩的軍士兵坐在在一起,有的談論著自南方傳送來的訊息。
西蕃使臣入大周都城,須彌芥子道場鬥法,大周子爵以符畫鎮苦海。
興趣高漲之時,有士兵臉上帶著仰慕的神情開口,“斬蘇南客,得鎖陽城的就是李子爵。要是有朝一日能目睹一眼李子爵的風姿,此生無憾。”
有計程車兵則談論著從大周西海郡流傳入禹國都城的滑板、小說、香水。
溫暖的空氣就在士兵們的高談闊論中輕微顫動了起來。
說著回禹國都城,購買香水給自家女人的騎督視線平望了過去。
低矮山嶺之間,無數的草屑捲揚而起,隨後有聲音傳入耳際逐漸變大。
初始細微的馬蹄聲快速變成迅疾的轟鳴。
下一刻,戰馬從山嶺間的低矮林木中衝出。
一騎、十騎、百騎、千騎,直至漫山遍野。
“大蒼騎兵,發敵情令,撤!”禹國的騎督一躍而起,翻身上馬。
敵情令在空中炸開醒目的紅色光芒,百騎禹國騎兵後撤。
後方向。
山嶺間走出一名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年約有五十的男子。男子手中持筆,真氣為墨,蒼穹為紙,潑墨出一幅畫。
囊括方圓一里的一幅畫卷,畫卷的內容和周邊大地蒼穹景象一般無二。
那種感覺就像大地蒼穹間的一部分被自這片天地中剝離了出來一樣。
畫成,空氣微動,一里長卷完美的融合到了天地當中。
一炷香之後,後撤而來的禹國百騎順著眼前這片再也熟悉不過的原野馳騁到了男人先前畫出來的界畫當中。
徹底的消失了進去。
畫界內的空間和畫界外的空間如出一轍。
百餘的禹國騎兵策馬疾馳,騎督想著再要馳騁半個時辰,就能到邊城,將資訊反饋向守城將軍。
大蒼重兵南下!
喜歡我做古籍修復得天道請大家收藏:()我做古籍修復得天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