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城泰正殿。
廣場上都是朝廷文武大臣。
女帝姬西樓臉上沒有多餘的神情,視線的焦點在西京書院上空須彌芥子道場內踩著一葉蘆葦的僧人身上。
眼睛稍微的迷了起來,姬西樓又想到了西蕃使臣抵達京城的畫面及其開須彌道場的整個過程。
內心嘆息。
自己真沒有墨離的城府深。
被算計了。
眼前的一幕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西蕃使臣隊伍拜訪,目的而來,這在當初已經是預料到的。
西蕃想觀察朝廷,朝廷也想試探西蕃的底線。這都沒有問題。
墨離一行人之前,李相白依舊沒有回京。預防萬一,朝廷召集了各大書院院長、大儒、大賢。各大書院的力量加上文淵閣,能應對西蕃國師一行人。
周園廣賢殿內說辯法說道。
核心是控欲。
出題的其實並不是西蕃,而是朝廷。
這是一個很有針對性的話題,也是釋家、儒門、法家的文化組成部分。
以武犯禁。以文亂法。國以勢相挾。都可以和欲牽扯上關係。
所以這個辯題說小。辯論的是釋家、儒門、法家對人性的理解。
說大,說的是國家姿態
比如西蕃以釋家為名控制莊國,是不是欲。
西蕃壯大,虎視眈眈,針對大周又是不是欲。
提出這個辯題的是右丞相。以控欲為名,試探西蕃底線。墨離欣然應允。
周園廣賢殿內辯論。
文淵閣的學士完全掌控了局勢。
其實自這個時候開始,文淵閣的學士,包括自己就已經掉入了墨離的算計當中。
文淵閣的學士、各大書院大儒、大賢引經據典,佔據了壓倒性優勢。
以至於文淵閣的夫子陳夜泊、太樂丞、太師等人都說出了倘若自己當日能去莊國,也能如李相白那樣定乾坤的話語。
廣賢殿的辯法論道大獲全勝。
墨離以虛心的姿態提出了想要見李相白的要求。
西蕃的國師仰慕李相白詩詞之境。說珞珈寺高僧有須彌芥子道場,無人能參悟,非李相白不可。
然後……
姬西樓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