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瑜看著李相白:“成王、武王說你弒君,你如何解釋?”
長身而立,李相白沒順著高子瑜的提問回答,“成王、武王說我弒君,動機呢?聖帝聖明、有為、勤政、勵志。我在朝堂之上提出百家爭鳴得聖帝支援,更得到聖帝獎勵的國運之氣,李相白感恩,致力於百家爭鳴,文化復興,為大周鼎盛而鞠躬盡瘁,我能有什麼動機?”
話鋒一轉,李相白說道:“當日在廣賢殿內諸位王爺觀千尺神仙卷,此卷神奇,意存筆先,畫盡意在,觀悟聆仙樂,意境高遠,有隱士豪放不羈,瀟灑自得的豁然,還有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的明澈。更有雪竹琳琅之音,田園之境。諸位王爺心生感慨,請問文王?是也不是。”
文王感覺李相白在套話,可事實卻也如此。
沉聲開口:“確實如此!”
李相白點頭:“這就對了,幾位王爺感慨,聖帝體恤諸位王爺辛苦,順帶提及朝廷當今局勢,內憂外患,和諸位王爺商談如何集中朝廷力量應對危機。請問文王,是也不是?”
文王點頭:“確實如此!”
李相白繼續:“當時廣賢殿的一幕是福王、瑞王等人表態支援聖帝主張,對也不對?”
“對!”福王、瑞王點頭。
李相白連續幾問,大堂內的成王、武王已經面寒了起來。
李相白看著高子瑜,聲音質感而洪亮:“這是大殿事發之前的一幕,問題就出在這兒了,福王、瑞王、德王等這幾位王爺表態以各郡之力支援聖帝,慧王卻認為聖帝是要剝奪王權,慧王不甘,隨即產生了殺聖帝另立新君的想法。慧王靠近聖帝,自認萬無一失,悍然出手。”
“日!”
成王內心一哆嗦。
李相白怎麼知道慧王當時的想法。
文王一愣。
稍微的琢磨,從李相白的動機說分析,經得起推敲呀。
武王發懵。
當時沒多想呀,可李相白這樣一分析,從弒君的動機分析,慧王確實要比李相白更有可能。
朝堂旁聽的太師已經急了起來。
會審之前數日,自己便想法設法打探廣賢殿內事發的前因後果。
可就這麼幾個當事人,七王不得離府,不準會見官員,粱太監在宮內。打探不到,刑部和御史臺又是守口如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牽扯到了王權的事情呀,關乎著寧王利益。
稍微的低了低頭,太師傳音給左丞相。
“王權關乎了寧王呀!”
左丞相傳音:“老夫也想到了。”
“怎麼辦?”太師問。
“難,都被套住了!”
兩人一言一句,李相白以風語術在竊聽著呢。
大堂內的成王心虛呀,冷笑一聲,成王說到:“胡說八道,慧王對朝廷赤膽忠誠,怎麼會對聖帝有異心,退一步而言,慧王即便有心,以二品修為出手,聖帝豈能倖免,分明是你圖謀不軌,刺殺聖帝,慧王護駕身亡。”
刑部尚書莊遙問李相白:“成王所問,你有何解釋?”
李相白淡定:“慧王認為聖帝要剝奪王權,想要弒君另立新君,我是護駕殺慧王,至於我為何能殺武道二品的慧王,是因為我有法堂獎勵的龍頭鍘。”
“嗡”一片譁然。
女帝緊了緊手。
早就知道資訊,高子瑜私下問過李相白並將資訊反饋給了自己,但如今李相白親口說出,還是有點震撼。
成王眼皮一跳,“龍頭鍘是什麼東西?”
而後眾人便聽到李相白義正言辭的開口:“當日在廣陵郡嵩陽城闖法堂,得魏聖人傳承,法堂辭氣化成一口龍頭鍘,龍頭鍘可斬圖謀不軌,以下作亂的皇親國戚。龍頭鍘可破一切術法修為,故而慧王毫無還手之力。至於我為何能後發制人,則是因為以詩詞感悟了‘逝者如斯夫’的身法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