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爵無兵權,戰事發生,聖帝下詔賜兵符,領軍作戰,戰事結束,聖帝收回兵符。但安伯侯等的四大侯爵領兵作戰多年,一手栽培出來的將官無數,對軍隊有極大的影響力。王爺封地有私軍,王爺除非受聖帝下詔,否則一概不準離開封地,違者當叛國論處。”
“規模如何?”李相白問。
“不一定,文王在胭脂郡,胭脂郡是北方邊境三郡之一,有部眾兩三萬之多,福王在南方臨滄郡,臨滄郡富饒,也少有妖患,兵力也就是千人左右。”
李相白挑了挑眉。
“不就是漢晉兩朝的翻版,各地藩王擁有軍隊,皇帝削藩,引發了漢朝的七國之亂和晉朝的八王之亂。難怪女帝整軍備戰,積極應對大蒼、修羅界戰事之前會擔心內亂。”
“能不內亂,各地王爺手握私兵,多則數萬萬,少則千人,這是明面上的,但凡有點想法,誰不會私下擴充兵馬。自己最早不明白大周為何衰落,不應該呀,大周農家學生能栽培五穀,墨家學生能製造農耕器械。鼎盛才對,如今看來,大周的衰落還同各地王爺有關係。朝廷每年給各地王爺的俸祿就是一筆鉅額開支,或許這還是其次,一旦有天災人禍,朝廷賑災,調撥向賑災各郡的銀兩還會被藩王層層截留,導致朝廷賑災不力,災情擴大蔓延。得實惠的是大周的王爺,落上賑災不力罵名的則是聖帝,早就該整治了。”
“兵權誰掌控著呢?”李相白問。
“聖帝、太尉、左丞相。大周建國,以麟符調兵,聖帝、太尉、左丞相剋各持一塊,三塊麟符合一適才能調動軍隊。但金吾衛調動不受麟符影響,歸皇城,金吾衛有一萬人,東郊有兵營,輪流換防,負責都城、皇城防務。”
李相白默默的想了一想,大周的架構和漢代出奇的相似。漢代七國之亂是怎麼引起的,漢景帝剛即位,控制力遠不如其父,與諸侯王的親情也遠不如其父。擔心諸侯王叛亂,漢景帝採納了御使大夫晁錯的建議削藩,然後引發了七國之亂,不過漢景帝有手段,麾下也有良將,數月時間便平息了叛亂。
女帝姬西樓就是要走漢景帝的這條路。
至於公孫破、陳狄青兩人問自己有何想法,完全是因為自己作假地脈大道地圖,都綁一塊了。兩人只不過是看看自己是否有獨出心裁的想法,自己說或者不說“杯酒釋兵權”,女帝都會按照同公孫破這些人既定下來的方案去削藩,只不過“杯酒釋兵權”給了女帝一個更好的說辭,千尺神仙卷則成了完美的藉口。
另一個角度推理,聖帝、公孫破、太尉、陳狄青這些人早就想著拿各地王爺下手,但時機不成熟。結果自己穿越了,振武詞、明志詩,天陵碑增國運,嶽寒山突破成聖,又發現了安伯侯勾連修羅界,所有因素疊加在一起,促使這些計劃的及早實施。
不出意外,陳狄青邀請自己到懸鏡司,也是為了這些事情。
午間時分,李相白出現在懸鏡司。
神機府的公孫破也在。
瀰漫著茶香的房間內響起公孫破的調侃聲:“恭喜發財!”
李相白樂,“滑板的售額神機府可是拿了七成。我也要恭喜伯爵。”
公孫破哈哈一笑:“沒有你售賣水粉來的多,聽振眉說你要訂製飛舟?”
“行不?”李相白問。
“自然可以,但不會有攻擊性裝備。”
李相白倒也不驚奇飛舟有攻擊性裝備,適用於軍事層面,沒有才叫不正常。
“價格呢?”李相白問。
“這個不急,陸斬可對你說了各地王爺入京的事情。”公孫破問。
李相白開門見山:“不管我有沒有提出杯酒釋兵權,聖帝都決定了削弱王權的法子對不對。”
“對!但相白法子好。”陳狄青笑著說道。
李相白苦著臉,“聖帝以觀摩千尺神仙卷的名義召集八王,准許我參宴,這是將我向人前推,可我只想默默做一個幕後人員呀。”
仙風道骨的公孫破笑了笑:“這是參宴而已。”
“你確定不會出事。”李相白問。
陳狄青開口:“這裡是京城,不是各地王爺封地,而且就在廣賢殿,真要出什麼岔子,不還有嶽聖和凌煙閣的顧老。”
周園內設宴,李相白安心了。
喜歡我做古籍修復得天道請大家收藏:()我做古籍修復得天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