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樂遙臉上直冒虛汗。
李相白的能力自己清楚,是超出藏書樓良工,可要說三個時辰整舊如舊《法立》,有點託大。郡守大人可是眼裡不容沙子的人。
“相白,想好了再回答。”典籍提醒李相白。
“國無法不安,人無信不立;人不誠而無交,心不誠而無品。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相白不會胡言亂語。也不敢以身試法。”
“呃……”典籍哽噎。
夏淵侯眼睛一亮,反覆琢磨李相白“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國無法不安”這句話。
律法不偏袒權貴,墨線不向彎曲的地方曲折,以墨線為寓,實則強調律法的公正和一視同仁,李相白竟然有這樣的境界意識。
閔相如想著的卻是另外一句。“人無信不立,人不誠而無交,心不誠而無品”說的是內心的自重和尊嚴,李相白這句話契合了儒道思想精髓呀。
典籍樂遙真被震撼到了。李相白能說這樣的話!
“相白所言源自哪位聖人典籍。”樂遙問。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話由心生!這是相白自己感悟。”
震耳發聵的言語。
“此子要是學習儒理,定然大成。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可以證道的言語。”閔相如越看李相白越喜歡。
“京城文淵閣也需要良工,李相白技藝精湛,更難得對法理有一針見血認知,這是天賦和悟性。要是將李相白推薦向南宮大人,大人定然喜歡。儒道一門如今人才輩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法家缺少的就是李相白這種天賦稟異,一身正氣的人。李相白完全就是一個被補書耽誤了的法家傑出弟子。”
視線的焦點在李相白和桌面的《法立》上游離,夏淵侯琢磨:“書是要補的,不能耽誤正事。補書完成,我要和李相白長談,瞭解李相白內心深處的思想見解。”
閔相如察言觀色:“夏郡守對李相白頗為喜歡,補《法立》完畢,其餘殘破書籍便無需李相白勞心勞形,上官大人入京之前我需要對李相白有一個全面認識瞭解。”
典籍樂遙左看右看,謹慎的提醒:“兩位大人請明示,《法立》還需要讓李相白修復不?”
“非李相白莫屬!”
閔相如、夏淵侯異口同聲。
“修補《法立》需要特殊原料。”李相白開口。
閔相如直接發話:“藏書樓有的,儘管用。”
夏淵侯補充一句:“需要人手,直接說。”
典籍樂遙算是看明白了,郡守大人和藏書樓的侍讀學士閔大人這是要搶李相白。
內心卻也替李相白開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李相白因為無法證明三代清白被剝奪了進入嵩陽城藏書樓的機會,但陰差陽錯得到兩位大人垂青。當儒家門生比做一個補書人不更有前途?哪怕李相白不想荒廢技藝,依舊想要進入藏書樓。有兩位大人擔保推薦,也不是不能破例。
“相白需要什麼儘管開口。”典籍走到李相白身側說道。
“香蛇麻、苧麻、枯藤草、嫩竹、草鹼、茜草、狼尾草、五倍子。”
李相白開出清單。
典籍樂遙不是外行,認真分析李相白清單中的材料。
香蛇麻、苧麻、枯藤草、嫩竹是用於製作紙張的原料。茜草、狼尾草、五倍子卻是用來製作染劑,至於草鹼的用途,自己不清楚,但不難尋到。
藏書樓下設的刻印作坊就有製作紙張的材料,至於製作染劑的原料可以從嵩陽城內的染房呼叫。一個時辰左右就能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