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
又是一年夏天過暑假,顧瑾和沈青松帶著孩子們回到山裡已經半個月,早起小瑾和沈青松一起去縣城拜訪了一下文老,又見了文翰宇,之後去吃了飯,聽了書,回來的時候天快要黑了。
一回村就看到一行隊伍走在街上,高矮不一,卻整齊有序。
打頭的是沈建,頭戴著一個漁夫帽,手提魚竿。
後面是已經十歲的段楊泓,身高快要趕上沈建了,他手裡領著一個粉嫩的女娃,是小瑾的女兒沈念,再後面,分明是沈敬、柳絮的女兒甜甜、兒子亮亮,顧曉玲的女兒舒怡,顧曉玲的侄女顧新月。
一串的娃娃,除了沈念,其他都是滿身的泥水,手裡提著水桶、漁網,跟著沈建往家裡走。
村裡人看到沈建紛紛打招呼,“帶著孩子們回來了。”
“沈叔今天收穫很大啊。”
“沈叔。”
沈建抬手和村裡人打招呼,一行人走過,平整寬闊的水泥地上留下一串溼漉漉的腳印。
顧瑾看著這個特殊的隊伍忍不住笑說,“咱爸這隊伍,越來越壯觀了。”
沈青松看了一眼,“咱爸樂在其中,咱媽說這半個月沈建飯都吃的多了。”
顧瑾噗嗤的一笑,“能不多嗎?每天帶著這群小娃娃,你以為輕鬆?”
沈青松搖頭失笑。
轎車開到跟前,顧瑾喊說,“爸,到車上來,讓他們自己走著回去。”
“媽媽。”沈念軟軟的喊了一聲,眯著漂亮的眼睛,像個洋娃娃。
段楊泓個子已經很高,五官帥氣,帶著緬國的風情,氣質又有華國的儒雅,笑說,“爺爺坐媽媽的車回去吧,我帶著弟弟妹妹們回家。”
沈建擺手,“幾步路就到家了,你們趕緊走,別礙著我們的路。”
顧瑾挑挑眉,“我買了您愛吃的燒雞,還有來文家特別釀的楊梅酒。”
沈建頓時眉開眼笑,“好,好,今天我抓了好幾條大泥鰍,等下讓你媽燉了,正好下酒喝,把你吳大叔,還有衛寅他們都叫過來。”
“行,那我先回去準備。”顧瑾笑著回應。
沈青松開著車離開。
已經到了傍晚,整個村子都掩映在夕陽的餘暉下,房屋整齊道路寬闊,三年間,白山村已經煥然一新,不少人家裡都是紅磚瓦房了。
因為種植草藥,白山村迅速的富裕起來,蓋新房子,養豬養牛,每家每戶不用過年過節都能吃上肉,衣服也再不用打補丁。
村裡的學校也非常的繁榮,不僅小學還有初中,白天整個村子的上空都飄蕩著郎朗讀書聲。
沈青松轎車開的不快,顧瑾坐在車上開著窗,遇到村裡人都會打招呼,一路過去,臉上的笑就沒停過。
到了家,小瑾跳下車,就見門外放著不少的吃食。
顧瑾見怪不怪,村裡人有上山挖野味,或者下河摸魚的,經過沈家,都會放下一半,也不打招呼,放下就走,所以經常李梅一出門,門外就堆滿了東西。
村裡人知道如今富足的生活是因為沈家,心懷感激,總想著報答一二,小瑾沒回村的時候,沈建李梅家裡的柴都可以堆到院牆外面來,都是村裡人送的。
沈青松上前,將竹筐放到院子裡去,李梅和珊姐正在擇菜,抬頭慈祥笑說,“這又是誰家送的?”
珊姐這是第二年跟著小瑾一起回村子,孩子大了,珊姐總怕小瑾一個人照顧不過來,一定要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