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封后大典沒有多少日了,內務府倒是有些猝不及防,沒有想到弘曆竟然要比對當年聖祖爺的皇后,要從納彩開始。聖祖爺當年是派以內務府大臣為首的一行人,其中包括三位公主、三位攝政大臣的夫人以及內侍和侍衛,把禮品送到皇后母家的府上。
可是如今,根本就沒有在京的三位公主,於是便改為三位親王福晉,履親王福晉,果親王福晉和和親王弘晝的福晉,三位正一品夫人以及內侍和侍衛,把禮品送到富察府。
這一切都是所有人沒有想到的,弘曆的納彩足足按照雙倍有餘送到富察府上,李榮保和夫人,已經富察氏上下都誠惶誠恐,沒有想到弘曆竟然能做到這個份上。
十二月初三,即大婚禮前一天,弘曆派遣滿洲大臣祭告天地、太廟、社稷。同行納徵之禮,聘禮包括兩萬兩黃金、一萬兩白銀、一個金茶罐、兩個銀茶罐、一對銀箱、一千匹錦緞、二十付馬鞍、及四十匹駿馬。這一禮儀同樣以女方親屬向北三跪九叩謝恩而結束。
這些本不是封后大典該有的規制,甚至有些頑固不化的老臣向太后提出異議,可是太后卻什麼都不管。太后看著瑾瑤和弘曆如此和睦,心中自然十分高興,太后覺得這都是瑾瑤應該得的。
太后還斥責誰若是多言,那便是看不慣帝后和睦,就是極大的罪,至此之後,也無人敢議論。
封后大典為十二月初四,弘曆親定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為正使,戶部尚書海望為副使。持節。齎冊寶。
弘曆進入太和殿觀看冊立皇后的封冊和金印。
接著,他把兩件皇后的象徵物交給欽派使臣,使臣手捧冊寶,眾侍臣尾隨其後,送到長春宮。
宣冊女官宣旨後,受冊,宣寶,受寶,將象徵皇后身份的物件交由瑾瑤。
瑾瑤接到這兩件象徵物,行了跪叩禮之後,接著,高庭萱,雨薇,蘇樂菱,金宛秋,也隨之行了冊封禮。
之後,瑾瑤便乘轎至,轎前由四位大臣的夫人帶領,轎後有七位大臣的夫人跟隨,她們全部騎馬而行。兩側由侍衛和內侍護送,瑾瑤的奴才們被恩准在通向中宮的御道上行走。
鑾儀衛陳法駕鹵簿,樂部陳樂懸各如常次。王公、文武百官、記注、糾儀、執事各官朝服,陪位如常儀。
弘曆身著禮服,乘輿出宮。前引、後扈如常儀。午門鳴鐘鼓。至太和殿後階降輿,入,中和韶樂作,奏“隆平之章”皇帝升座,樂止。
鑾儀衛官贊“鳴鞭”,丹墀內三鳴鞭,戲竹交,丹陛大樂作,奏“慶平之章”。
高庭萱,雨薇,蘇樂菱,金宛秋,受冊封禮的妃嬪立於兩側。
瑾瑤款款上前,走到正位,對著弘曆行禮:“臣妾富察氏,受恩於命,令主中宮,必恪盡職守,和睦後宮,叩謝皇上隆恩。”
此時,弘曆竟然走下臺階,將瑾瑤扶起,面帶笑意。
底下的人都驚呆了,瑾瑤也沒有想到弘曆竟然會如此,瑾瑤呆呆的站立在臺階下。弘曆看著愣神的瑾瑤,拉起瑾瑤的手,悄聲說道:“朕的皇后,隨朕落座。”
弘曆就這樣牽著瑾瑤,和瑾瑤攜手坐在正殿位置,接受后妃和文武百官的拜見。這一過程,弘曆的手自始至終都緊緊的握著瑾瑤,瑾瑤的面『色』如常,但弘曆的臉上卻自始至終的都『露』出前所未有的笑容。
之後,弘曆便到皇太后宮中行禮謝恩,接著弘曆便到太和殿賜皇后親屬及諸王百官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