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日這天,金皇帝接到了自來蒙古國的秘信,蒙古國集結了三十萬大軍,準備於八月二十九日發兵中都府。
中都府的守軍只有十萬。
離他計劃南下的九月初九,剩下了二十九天。離蒙古國發兵的時間,還剩十九天。
朝會上,由誰領兵回中都府,在幾個將軍當中起了爭議,誰都不願回去啊。南下是進攻,回中都府是守城。守住了理所當然,守不住就是大罪。
散了朝後,金皇帝問唐哲:“先生覺得誰合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唐哲道:“除了大將軍完顏滾外,誰回去都合適。”
“先生何出此言?”
“其一、西路軍由大將軍帶領必勝,而且能把損傷降到最低。萬一陛下南下受阻,大將軍可以直插他們的後方。其二、大將軍一旦回到中都府,就脫離了陛下的掌控。待天下大定之後,終將成為心頭大患。原來還有烏古氏和他的兩個兒子牽制著他......”
金皇帝聽了此話,雖然心裡極為不舒服,但不得不承認,他這位老師說的話,十分有道理。
三日後,在應天府的完顏滾得到了這番談話的內容,當晚快馬奔往汴梁,在朝上,當眾向金皇帝陳述他回中都府的利處。
終有人主動站出來去填中都府那個坑,眾將軍們迫不及待地附議。
這個時候大家的情緒最重要,金皇帝只得應了。下朝後,單獨留了完顏滾說話:“北方天氣寒冷,王妃就暫時不動了,待南方大定,你回來接她一起遷去杭州。我們剩下來的兄弟不多,住的近了,日常來往方便。”
這是拿他王妃做人質呢,完顏滾當時怒火中燒,卻不動聲色地應道:“好。”待大隊人馬離了京,再想辦法把她接去北方。
八月二十五日,金國大將軍完顏滾帶領他的親軍二十萬,朝著中都府的方向,一路北上。
這日,趙皇帝在朝會上問眾臣,他準備立大皇子趙瑗為太子,可有人反對?
眾朝臣譁然,但無人反對。
二皇子趙渠的最大支持者秦太師,纏綿病塌了半個月,於十日前去世了。
大家以為二皇子妃的祖父王太傅會反對,沒料到他第一個站出來說:“陛下決策英明。”
緊接著大將軍吳瑜也站出來說:“臣附議。”
吏部尚書:“臣附議。”
兵部尚書:“臣附議。”
很多人沒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王太傅和大將軍不是二皇子的人嗎?一個是他岳家祖父,一個是他舅父。但一看朝中的近半數勢力都支援了,紛紛表示贊同。
尤其原來就支援趙瑗的那些人,表示贊同的聲音尤其高昂。
朝臣裡面,有一個人是比較特殊的,那就是安國公。他後悔不該聽夫人的話。近一年多來,和趙瑗的關係處的淡淡的。雖然他並沒有和趙渠走的太近,但靜觀其變的態度,等於是放棄了趙瑗。
在如此的重大時刻,這件事的主角卻沒在場。
趙瑗近期一直在淮水和長江兩岸忙碌,昨天才回的杭州。皇帝準了他半日的空閒,此時正在普安王府逗小愉兒玩。小愉兒一歲半了,長的越來越像郭思謹,尤其是一雙烏溜溜的眼睛。
這讓趙瑗看到小愉兒時,既歡喜又氣憤。
這個死女人,也不知道藏到哪個角落裡去了。打仗是男人們的事,一個小女人胡亂在裡面攪合什麼。瞧她能的,還搞什麼情報訊息,沒了她,這邊照樣能收到訊息,早一天晚一天罷了。
皇帝有暗線,他有暗線,二皇子也有,將軍和國公們都有,少她一個還不打仗了?
堅決發誓,以後再找上門,也不要她了。哭死也沒用。
沒心沒肺死女人。
趙瑗捏著小愉兒肉嘟嘟的小臉,眼前出現的是郭思謹傻笑的臉,一不小心,下手重了,小愉兒扒著他的手,哇哇的哭。
就在這時候張伯領著大將軍吳瑜進了院門。
吳大將軍好奇地問道:“大皇子是後爹嗎?在這裡躲著偷偷的擰孩子?”
兒子在哭呢,趙瑗哪顧得上招呼客人。他急忙鬆了手,揉著被他捏紅的小臉蛋,連聲說:“不哭,不哭,爹不是有意的。”抓了小愉兒的小手就往自己臉上按,“要不小愉兒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