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炎黃部落的氏族來說,度量衡這種看著沒什麼用處的東西遠沒有張巖等人屁股底下那輛牛車吸引人,對於生活在離王都最遠的邊緣氏族來說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張巖一方面要給這些注意力都在牛車身上的傢伙講解制訂的度量衡標準,另一方面還要應付這些人不時提出的關於牛車的問題。
雖然牛車是張巖一手設計打造的,但是在不清楚王宮主人想法的情況下,張巖不想冒險,所以對於這些關於牛車的問題,他的回答可以總結為:禮貌,熱情,一問三不知。當然你要是自己從牛車的結構中看出端倪了,那張巖就不管了,“反正這秘密不是我洩露的!”
在這種情況下,各個氏族的人越來越熱情,恨不得把張巖一行人留在氏族,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每天都是好吃好喝的伺候著,甚至不惜讓氏族中的少女出來施展美人計。
一開始的高柏和手下被這些氏族的迷之熱情嚇了一大跳,但很快就倒在了這糖衣炮彈之下,希望能多停留幾天,好好享受一下美食和少女的舞蹈,可惜張巖不會讓他們如意的,最多停留一個晚上,第二天張巖便會叫上依依不捨計程車兵們上路,絲毫不在意他們那幽怨的小眼神。
就這樣,幾十個氏族,張巖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一一跑遍了,度量衡他們肯定能學會,但牛車就不知道他們能參悟幾分了,至於這些氏族最後會弄出什麼奇怪的車子就不是張巖要考慮的問題了。
“啊!”站在長弓氏族門口的張巖嗅著空氣中的花香,有些陶醉,三年的努力,長弓氏族四周方圓二里開遍了鮮花,除了萬物凋零的冬日,其他時候空氣中總是瀰漫著淡淡的花香。
張巖將長弓氏族作為這次任務的最後一站自然是包含私心,雖然不確定風對於牛車的製作方法的推廣是何種態度,但作為設計者和建造者,他有絕對的權利將製作方法在長弓氏族推廣,因此為了讓氏族的工匠有足夠的時間學會這些製作方法,張巖在出發時就決定了最後回到長弓氏族,風給了他三個月時間,現在的他有足夠的時間待在長弓氏族。
“阿巖!”張巖的到來自然就引起了守在大門處的戰士的注意,本來看著這一行坐在奇怪的木頭架子上被牛拉著走的人,他們還有些警惕,但很快他們就看到了坐在最前頭的張巖,於是紛紛放下心來。
張巖到來的訊息很快傳遍了氏族,很快,大門口便站滿了人,父親張石,族長張虎,一眾長老,張熊還有一眾小弟,擠得滿滿當當。
“不錯,小子有出息了。”看著穿著“官服”的兒子,張石感覺很有面子,臉上滿是自豪。
兩個多月的時間沒見,每個人都有很多話想說,但最終作為族長的張虎問了第一個問題,“這個是什麼東西?怎麼能用牛拖著走呢?”
看著大多數人在那裡點頭,張巖有些無力吐槽,說好的久別重逢呢?說好的感人至深呢?難道自己還不日一輛破車的存在感強嗎?
“說話呀!”張巖還在那“哀嘆”自己的遭遇,見他一直不說話的張石一巴掌糊了上去。
“放肆!”看著大王任命的司空被一個身著獸皮的大漢一巴掌糊在了頭上,作為護衛張巖的統領高柏大喝一聲,就想教訓一下面前這個不識禮數的野蠻人。
“高統領,”被疼醒的張巖及時攔住了想要拔劍的高柏,“這是家父,打了也是白打!”
“噢,原來是這樣啊,”高柏有些尷尬的放下拔到一半的劍,“張司空和您父親還真是父子情深啊。”
張巖沒有理高柏這好像是嘲諷的恭維,命令他將牛車趕進氏族,開始安營紮寨。
“阿山,去幫忙。”張虎急忙吩咐張熊幫忙安頓這些王宮士兵,然後對張巖使了個眼色。
“高統領一路辛苦了,我們長弓氏族雖然不怎麼富裕,但高統領放心住下,先洗洗風塵,等下我們會好生款待眾位的。”張山看著隨張虎一起離開的張巖,急忙開始安頓高柏等人。
氏族的廣場上,張巖作為主角開始向張虎和眾位長老講起自己這兩個多月所做的事,度量衡大家多多少少從張山那裡瞭解了一些,但牛車,他們卻沒有聽說過。
“我這次回來,除了把這度量衡教給族人,更重要的就是要把這牛車的製作方法告訴工匠們,有了這個東西,以後我們氏族去王都就能更輕鬆了。”張巖將風召集自己的目的,小亮兒那製作指南車的天賦等等全部敘述了一遍,讓所有人明白了這牛車的來歷,牛車的作用,讓一眾長老和張虎都很興奮。
“如此來說,有了這個牛車就能一次運送更多物品了。”
“也省下了許多不必要的人力啊,只要幾個戰士就夠了,不用多派人去扛東西了。”
。。。
夜晚在夏日總是來得很晚,但在用神奇水清潔過身體後,享受著烤肉、蜂蜜的高柏等人去嫌這夜晚來得太早了。明白張巖意思的高柏對於他這種想法並不反感,畢竟張巖在長弓氏族生活了十幾年的時間,多在這停留一些時間也無可厚非。
高柏和手下計程車兵在長弓氏族呆了十幾日,每日裡鮮花美女環繞,享受著昂貴的神奇水和蜂蜜,頗有些樂不思蜀的味道。而在這十幾天裡,張巖除了最開始的兩天教氏族裡的工匠們學習使用度量衡,其餘的時間都是在教他們如何製作一輛好的牛車。
除了這些,張巖最關心的就是他手下的小弟們,在這十幾天裡他每天都會解答自己小弟在制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令他欣慰的是,他大致看過目前的制弓進展,一切都很順利,相信等到了來年,肯定能有不少人成功獲得一把自制的牛角弓。
相比張巖這邊的順利,那些堅持在傳統制弓方法上附上牛角牛筋的工匠們就沒有那麼順利了,不相信張巖那些制弓經驗的他們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製出了不少弓,可是雖然力道有所增加,可是弓的重量過大,用起來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不遵循張巖經驗所製出的弓,壽命都很短,雖然現在還看不出太大的端倪,但對於他們這樣長年玩弓的人來說,這些弓的壽命,他們心裡很清楚,因此原先還很團結的他們已經漸漸的開始有了分歧,有的人更是直接重新接受了張巖那一套新的制弓方法,剩下的也開始逐漸動搖,對此,張巖覺得理所應當,畢竟自己製作牛角弓的方法可是經過時間考驗的最優選項了,直到火器大盛才淘汰掉。
喜歡非典型原始社會請大家收藏:()非典型原始社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