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遠在寺院,有半年時間不曾回宮,宮裡就有人傳言,說是太后在宮外產子。
先皇在皇宮裡早就聽到了這樣的流言蜚語,不過一直沒搭理,誰承想這傳言越傳越列,最後居然將太后跟老嶽王摻摻到了一起。
這下子老嶽王不幹了,提著大刀就進了宮,要先皇給他主持公道,並且還他一個清白。
當時老嶽王生產之時,闔府眾人皆知,所以皇上一查,就能弄清,這樣謠言事件不攻自破,老嶽王和太后的清白也保住了。
按說既然已經證明太后是清白的,這篇就應該揭過去了,可是先皇對太后已經有了成見,夫妻關係怎麼也恢復不到原先的和諧模樣了。
二人也就這樣相敬如賓的過著,外人看著還是很和美的,但是內裡已經完全變了樣。
老嶽王的二兒子越長越大,不論是性格還是模樣都完全隨了老嶽王。老嶽王對他是寄以厚望,希望將來能秉承門風,將家業發揚光大。
也就在此時,先皇突然提出不能讓老嶽王對不起自己的祖宗,要他從兩個兒子中選一人改回“元”姓,認祖歸宗。
當時老嶽王的兩個兒子中,長子體弱,不好習武,反愛詩詞歌賦,而老二卻長得結實壯碩,並且在習武上很有天賦。思量再三,老嶽王決定讓大兒子認祖歸宗,二兒子繼承國姓,將來學習武藝上戰場,保家衛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先皇聽了老嶽王的決定之後,很快就頒了聖旨,不過打那之後,他對老嶽王的信任和倚重卻漸漸變淡,而且總有一種排斥和猜忌的感覺。
一眨眼幾年過去了,嶽王朝越來越強大,先皇也漸漸老邁,太子已經開始學習政務,處理朝政。
正在此時邊疆發生動亂,而且愈演愈烈,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架勢。
先皇先後派了幾員大將都折損而歸,這時候老嶽王請纓,要求為國再次上戰場。
先皇一聽這要求,居然想都沒想就給拒絕了,這讓滿朝文武都大感驚訝。
老嶽王當然不高興了,幾次三番的請戰,最後先皇答應了,但卻不是讓老嶽王披掛上陣,而是讓他同在守衛邊疆的二兒子前去鎮壓動亂。
當時動亂髮生在南方,而木玥昃的爹卻在最北邊駐守,這一來一回顯然是不合理的。
朝廷中很多大臣都上奏表示此決議不可行,但先皇卻堅持。
很多大臣都為老嶽王抱不平,只有老嶽王明白,先皇這是不放心他們父子一南一北的駐守啊!他怕他們父子聯合起來篡奪他的江山。
老嶽王一腔熱血為國,卻換來如此對待,真是滿心淒涼,但卻不能對人言。不過最後老嶽王還是同意讓二兒子回防,從最北邊急行軍到最南邊去鎮壓叛亂。
歷時半載,打的艱辛,卻不斷傳來捷報,南方叛亂指日可以平復。
就在班師回朝的途中,想不到居然遇到一夥悍匪的襲擊,老嶽王的二兒子沒有死在戰場上,居然在這次偷襲中,被毒箭射中,最後毒發身亡。
屍體運回嶽城時,老嶽王妃當時就昏死過去了,沒幾天也跟著兒子走了。老嶽王呢?先是喪子再是喪妻,接連兩重打擊,讓他一個鐵打的漢子轟然倒下。
直到此時他才意識到,先皇對當年他跟太后的謠言還是耿耿於懷,而自己兒子的枉死肯定也跟他脫不了關係。
後來幾經查證,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確實直指先皇。就算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樣?人死不能復生,他一個臣子還能怎樣?
老嶽王化悲痛為力量,開始全新全意的照顧二兒子的遺孀和幼子。
可是這時先皇又將主意打到了木玥昃的身上。老嶽王已經沒了兒子,當然不能讓自己的孫子再受傷害。為了保護他,對外他揚言木玥昃的出身不光彩,嫌棄他的生母只不過是一個伺候人的卑賤丫頭,辱沒了他的門風,還將木玥昃母子趕將出去。
就是這樣,先皇都沒有完全相信,幾次三番的派人暗害他們母子,要不是老嶽王提前安排了暗衛,木玥昃焉有命在?
也就在此時老嶽王的長子元世彬入閣,這才將先皇的視線吸引過去。
再後來先皇駕崩,皇上即位,太后才重新恢復了榮耀。
這時候老嶽王身子也不行了,幾次三番上奏摺,請求將嶽王封號收回。
慕蘭天初登大寶,正是需要籠絡人心的時候,怎麼可能如此對待開國功臣?這才有了無奈之下,木玥昃襲爵的烏龍事件。
看到這裡,事情的真相好像已經很清楚了,先皇絕對是毋庸置疑的劊子手。
木玥昃將手札合上,臉色變得很難看。
“昃,你決定怎樣做?不管你是什麼決定,我都支援你!”
喜歡穿越時空就是賴上你請大家收藏:()穿越時空就是賴上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