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橫截面寬度越大,己方能攻擊到敵方計程車兵就會越多,在前線區域性地區就能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
這就是線列戰術誕生後,在肖雲陽上輩子的歷史中統治世界兩三百年的原因。
線列戰術就是儘可能的擴大戰場橫截面,讓大量的火槍可以直接射擊到敵人。
甭管你多麼英勇,面對各個方向打過來的交叉火力,都得跪下喊爸爸!
當然,要是肖雲陽召喚出來的悍不畏死士兵,就是另一碼事了……
然而,歷史上可沒有面對槍林彈雨悍不畏死的軍團。
即便是後來各國利用民族主義和各種煽動和福利待遇加持buff,軍隊能承受八成傷亡已經是極限了。
這已經是二戰時期的精銳比例了!
畢竟,野戰和城市巷戰還是有區別的。
野戰中到處都是空地,士兵真要是急眼了,當逃兵的生還率還是比較高的。
但城市巷戰就不同了,除非能鑽進地底生活,不然朝著哪裡跑當逃兵都是個悲劇。
這就是為何野戰中更容易形成大潰敗的原因。
士兵只要有逃出生天的機率,逃跑的傾向自然會成幾何級遞增。
當然,巷戰往往更加考驗軍隊的組織能力。
兩翼的兩個兵團漢軍,面對的紛紛是兩千多人的俄軍軍團。
雙方都是小股部隊和小方陣,移動速度反倒要比主戰場上的主力陣線快出半分!
而漢軍的小股部隊,並沒有如同卡布多夫斯基想象中那般,前進到己方主陣的左右兩側,而是在斜對面停下腳步,開始展開戰鬥方陣。
這使得派出去的兩支俄國側翼部隊還沒等接近對手,對手就已經佈置好戰鬥陣形。
不過這個距離,兩翼的漢軍火槍根本攻擊不到俄軍的主陣,畢竟火槍的有效射程一直很坑。
就在卡布多夫斯基疑惑的時候,漢軍再一次重新整理了他對新式火炮的認知!
原本卡布多夫斯基以為漢軍那種又大射得又遠的火炮已經足以讓沙俄帝國仰望,但現在卻發現漢軍還擁有一種完全跟得上步兵機動速度的火炮!
這可是大炮而不是大口徑的火繩槍,對方是怎麼跟上步兵速度的?
由於距離過遠,前進中的漢軍還將騎兵野戰炮放在後面,遮住了視線,所以直到展開騎兵野戰炮的時候,卡布多夫斯基的單筒望遠鏡才發現這款武器。
這時候,卡布多夫斯基上將即便臨時下達命令也來不及了。
而且大軍調動不是一道命令下去,軍隊就會一絲不苟的執行,那不是人類組成的軍隊能達到的,必須由機器人組成才可以……
這時候如果下達後撤的命令,主陣大軍必然會陷入混亂當中。
本就士氣不高的俄軍灰色牲口不禁要反思——還沒等接近敵人就後撤,是不是自家軍隊要戰敗了?
士兵不會考慮什麼大局,他們只會根據最直接簡單的命令來判斷戰場的形勢。
畢竟士兵的視野跟站在高地上,拿著望遠鏡四處瞭望,不時還會有傳令兵偵騎提供戰報的統帥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