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如此,天主教也不會冒著得罪奧古斯都的風險給查理戴上帝冠。
當然,這也與羅馬帝國在戰場上越發頹勢有關。
隨著圍城時間的推移,羅馬城內的悲觀情緒日益嚴重。
查理可不是單純的圍困羅馬,他將亞平寧半島北部的羅馬人都抓起來,剔除青壯當作奴隸輔兵後,把老弱婦孺驅趕進羅馬城中。
羅馬城自然不能將羅馬人拒之門外,但隨著越來越多‘無用’的老弱婦孺進城,導致羅馬城的糧食壓力越來越大。
而且這些進城的羅馬人還會到處宣揚法蘭克人的恐怖與強大,導致羅馬城的守軍士氣不可避免的下降。
雖然最後奧古斯都制止了這一行為,但城外每日必備的節目——羅馬人哭城,讓城內的羅馬守軍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
特別是那熟悉的鄉音,對心理士氣的殺傷力相當大。
查理不愧是身經百戰的帝王,這一手將羅馬人守城的激情差點澆滅。
除了心理攻勢外,查理還派兵饒過羅馬城,四處出擊攻擊來源的羅馬軍隊。
強大的封建騎士組成的兵團,在野戰中將羅馬軍團虐的欲仙欲死,死傷枕籍……
至此,羅馬城徹底斷絕了外來援軍。
如果不是因為亞平寧半島中南部山區太多,城堡易守難攻,不適合騎兵作戰,查理早就橫掃整個亞平寧半島了。
當然,查理也明白,只要羅馬城淪陷,亞平寧半島中南部的羅馬人將不會繼續反抗,畢竟此時羅馬帝國衰敗已經成為事實。
本來這麼拖下去,羅馬城淪陷是早晚的事情。
但偏偏在這時候,潘諾尼亞傳來了大漢帝國進攻的訊息。
最重要的是,肖雲陽利用火槍的威力,攻城的時候無往不利。
法蘭克帝國控制區的城堡可不是稜堡,就是普通的四方城,城牆還不高,畢竟他們的築城技術有效,沒辦法蓋得太高大。
所以,攻城的時候,只需要僱傭火槍手負責火力掩護,再使用軍戶兵衝城,基本上都可以拿下來。
最關鍵的是,肖雲陽這個大漢皇帝威名赫赫,御駕親征之下,潘諾尼亞行省的抵抗十分微弱。
潘諾尼亞行省不少駐軍都是原羅馬帝國的降兵組成,對法蘭克帝國的認同感比較弱,自然不會賣死力。
結果大漢帝國幾萬軍隊,一路勢如破竹一般,將分散在各個城池內的守軍擊垮。
查理察覺到潘諾尼亞戰局糜爛之後,只好留下一部分主力繼續圍困羅馬城,親自帶領大軍前往潘諾尼亞行省阻攔肖雲陽。
大漢八年秋,查理大帝親率的十二萬大軍進入潘諾尼亞,開向肖雲陽所在的地區。
這時候,肖雲陽由於要分兵駐守新佔領的城池,哪怕接受了部分降兵,能用於野戰的軍戶兵也下降到了兩萬人出頭。
那3000僱傭火槍手也損失了小几百號人,兵力跟法蘭克帝國根本沒有可比性。
喜歡領主之軍團召喚請大家收藏:()領主之軍團召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