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朝廷分派下來的職務,盧建功就進了翰林院做了編纂,根本就沒有在翰林院,到了皇帝面前,給皇帝當了擬旨的文案,半年後,盧建功突然被放下去做了知縣。
可是他做了一年的知縣,皇帝就召他進京還是在翰林院,在皇帝跟前走動,做了皇帝的文案。
滿朝的文武沒有不驚詫的,知縣一做就得三年,怎麼就一年就召回?還是進了翰林院,還是伺候皇帝的。
大家都有些懵,不知道皇帝是哪家的套路,更讓人驚訝的是在翰林院待了半年,又放下去做了窮困地區的知府,已經官居五品了。
這個時候,就震驚了俞萬川,他的這個妻弟是什麼運氣,中了探花又怎麼樣?探花狀元的也不是他一個,誰也沒有他這樣的待遇,進了翰林院半年就到了皇帝身邊,做了一年知縣,還是進翰林院,又到了皇帝身邊,半年就升到了知府,比自己奔波十年的還要高了一品。
朝臣心裡都是詫異的,可是誰能問這個?皇帝說了算,想抬舉誰,皇帝就是一句話的。
誰敢找皇帝的不痛快?誰敢捋虎鬚?
不是虎,是龍、龍鬚!誰敢觸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俞萬川夫妻知道了盧建功的運氣,真是驚詫萬分。
想到盧建功如坐天梯的升遷,就是羨慕極致。
三年就升了幾品,誰有這樣的待遇?
趕緊的打聽盧建功住在哪裡,打聽不到盧建功在京城的家,只有追到山東山區的沂蒙府,這裡是真窮,山地乾旱長不好莊稼。
藺簫就畫了幾十張圖紙,讓他興修水利,只有在他任期間,把這個地方搞好,糧食產量上去,就是大功一件,皇帝必會有重賞,一定能夠升官。
盧建功也是覺得自己的官升的太快,感到奇怪,藺簫確實知道是那個少年的作用。藺簫沒事就在京城到處跑探聽訊息。
知道是誰家的人,就直接進皇宮,才得知少年是皇帝的九皇子,是最小的一個,還是皇后的兒子,是因為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自己偷跑了。
是誰追殺他?自然就是皇子們的母親和外祖家乾的,為了自己的外孫的前程就會消滅外孫前程的攔路石。
找二年了還沒有找到,皇帝知道了原因,就不許九皇子出宮,九皇子是聽話的,也是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也是不敢瞎跑了。
九皇子雖然長得個子不小,可是他只有十一歲。
皇后把他看的也很緊。
九皇子也沒有想到處跑,一次就吸取了教訓,在認真的習武呢。
至於報答俞婉蓉一家人的救命之恩,就是不能讓俞婉蓉一家知道,人家都沒有問他是的名姓,根本就沒有指望他報恩。回京三年了,也沒有人拿著玉佩去錢莊取款。
真是不貪圖勢力不圖錢的人家,皇帝就決定快速的給盧建功升官。暗囑吏部,怎麼活動也不能給俞萬川升官,他就是一個金山壓上,也沒有他升官的時候。
三年了,俞萬川盼升官眼睛都盼藍了。
他嫌盧建功窮,並不想與他來往,見面他都躲著盧建功。
盧建功突然就升到了五品,俞萬川傻眼了,匡氏催促俞萬川趕緊找盧建功攀關係。
找盧建功幫忙給俞萬川升官,盧建功怎麼會幫他,俞萬川的官變大,自己可就壓不住了,他現在又不是自己的姐夫了,自己的姐姐進門一年就喪命,一個遺孤他還要拿著換前途,幫他是不可能的。
沒有了姐姐,還要坑姐姐的這一點兒血脈。
給她升官誰得好處,還不就是謀害外甥女的匡氏母女,怎麼能讓匡氏得好呢?
不壓他一頭,推介會對俞婉蓉不利。
盧建功就猜到他的遠途,會讓俞萬川夫妻慌神兒,來找他是最可能的。
藺簫他們跟去了沂蒙府,幫著來完成大興水利,打井製造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