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兒子出成了了那個樣子,桓氏真的怕匡氏退親,因為匡氏只有一個女兒,能嫁給一個傻子嗎?俞婉蓉可是其繼女,她是不會心疼的,俞婉蓉還是她從小看見的,長得比俞婉冰標緻。
現在變化什麼樣,也沒有聽說傻了,不管怎麼樣,俞萬川也是六品官了,與自己家門第相近,總算是合適的。
桓氏對這個就認可了,和知府一說,知府一家只好將就了。
只要知府一家同意,匡氏就不再糾結,道士編出了一頓謊言,就說知府的傻兒子被什麼邪祟衝撞了,需要一個命硬的媳婦保護,邪祟才能撤退。
知府家變了心意,要退親,另找一個命硬的女孩子為兒子沖喜,一定會把邪祟衝跑。
很快的風言風語就傳出去了,人們都信以為真。
藺簫已經聽到了這樣的風言,一下子就明白了是匡氏在作怪。
俞婉蓉才八歲,難道匡氏是要把俞婉蓉現在就送進知府家?
這是怕她大了的時候不服,做抗爭。
看來這一世匡氏是改變了策略,現在就把俞婉蓉嫁進曹家。
這女人比前世就更狠毒。
看來人的兩世也是不一樣的心思。
這一世比前世更加精明。
藺簫才不會懼她的精明呢。
有如願系統在,藺簫怎麼能對付不了這樣的女人,那就奇怪了。
就讓她花招用盡,去知府家的也得是她的女兒,這就是報應,前世他們逼死俞婉蓉,這一世他們就得還債。
要不老天不讓知府的傻兒子死掉,原來就是給俞婉冰留著呢。
千算萬算還是天意,天不能隨人願。
匡氏不得氣死也得脫層皮,這就是千真萬確的報應,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真是做盡人間餘孽,可嘆天公不作美,總能報應到自己身上,天意誠不可虧,人間作孽的幾時能夠逞兇狂?
匡氏就讓到處散謠言,就是要儘快的讓曹家選俞婉蓉,快快的讓俞婉蓉進曹家。
也是給大夥說,曹家已經退親了,與她的女兒無關了。曹家要找命硬的女孩子沖喜,找誰他們是不知道的,等曹家算好了是誰,那就不關匡氏的事。
是曹家選中了俞婉蓉這個旺夫的,不是匡氏讓姐妹易嫁。
匡氏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俞萬川和曹家是同僚,要是曹家求娶俞婉蓉,俞萬川沒有理由拒絕,沖喜後傻子就沒有邪祟作怪了,會成為一個好人,俞婉蓉嫁給傻子可是賺了。
這樣的鬼話唬傻子呢,有人信嗎,這就是兩家合謀坑的是俞婉蓉,不捨得自己的女兒嫁給傻子,想了這樣一個唬人的把戲,利用道士裝神弄鬼,欺負一個沒孃的孩子。
匡氏是真損,俞萬川也夠絕情。
根本就是兩個畜生。
迅速的定親,過禮,成親,就在一個月完成。
嫁妝十八臺,要不是曹知府,匡氏可不會出嫁妝,這些嫁妝就是拍馬用的。可不是給俞婉蓉的。
成親的日子定下來,早晨就給俞婉蓉喝了藥,讓她睡上一天一宿醒不了,傻小子六歲沒有死,就等著娶俞婉冰呢。
該是誰的丈夫就是誰的,蒼天有眼,誰也不會放過,今生傻子就沒有死,就讓匡氏一家報應呢。
俞婉蓉八歲就到了京城,俞縣令已經是六品在戶部當差,也是得了知府的幫助,知府回京述職,也是到了戶部,任了戶部郎中,是四品了。
廬州知府夫人,極力的幫匡氏給俞萬川升官出力,,花錢有人出力就能升官。葬送了一個不喜歡的女兒還真是值得。
順順利利的把俞婉蓉送進曹家,俞萬川夫妻可是放心了,這樣的主意就是好,趁她還小不懂什麼就嫁過去,等長大可是不行,大點就會反抗,就不好掌控了。
這就做對了太好了,傻子能不能好,就看一個人的時運,如果她是個剋夫的命,那個傻子就不會好,如果她有好命傻子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