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們兒之間的算計就更精細,算計兄弟是哥們兒之間的最常見最習慣的事情,只要算計哥們兒才是能算計到的,別人家的可不是想算計就能到手的,哥們兒之間有父母的牽扯,父母的就是兒子的。
平家的哥們兒也是惦記上了平安夜的津貼費,可他們並沒有想全部沒收,也是辦不到的,平安夜還是要結婚的,只花媳婦一個人的錢,媳婦不可能會幹,這個他們還是明白的。
如果平安夜的津貼是四十多塊,父母要三十塊錢也是應該的,因為兩人都是掙錢的,平安夜的高中畢業可是家裡供的,就是應該給家裡錢。
平安夜上學花的錢,也是哥們兒勞動的工分,他掙錢了就應該有哥們兒的份兒。
他們就不說說,他們自己蓋房子娶媳婦花了多少錢,他們父母的錢也都搭給了他們,借債還沒有還完呢,他們還要平安夜出錢還,平安夜讀書的錢可沒有他們蓋房子娶媳婦花的多。
平安夜和陳秀蓮在校讀書每個月都有津貼,平安夜讀了十二年只有住宿,小學的時候根本就不算花錢,學費一學期才五毛錢,鉛筆一分錢一根,三年級以下用石板,讀了四年級才用本子,一年連書費也就是十來元錢,六年讀書花不了一百元,那個時候讀書真的不費錢。
等到初高中什麼費用都加一起也就是十來元錢,一年去了暑假寒家,也就是幾個月在學校,六年的初高中也就是花不了七百元。
娶一個媳婦要是連婚禮買衣服被褥怎麼也得花九百多元。
還是比平安夜讀書花的多。
可是哥們兒之間就不是那個賬了,他們蓋房子娶媳婦不算錢,他們在生產隊勞分就覺得是虧了,平安夜上學他們本來就嫉妒,平安夜提幹,他們就認為他們把他供到高中畢業,到了部隊才可以提幹的。
要是沒有他們供,他怎麼能提幹?
就是覺得他們是最虧的,好像平安夜只要掙到錢,就應該是他們的功勞,錢到了父母手裡就應該是他們的。
尤其兩個兒媳婦兒就更甚,認為他們的丈夫沒有讀書是因為供了平安夜,平安夜是欠他們的。
他們就不想想,在那個時代可不是花錢能夠買到上初高中的指標的。
學生沒有那個頭腦怎麼能上初高中,可沒有普及初中,有幾個能考上初中的?高中就更難考了,有得要那個頭腦才能進初高中的學校,也不是有錢就能進去的。
你們的丈夫也不是沒有讀過書,是因為他們沒有考上初中才在生產隊勞動的。
並不是為了供平安夜父母才不讓你們丈夫讀書的,你們嫉妒憤慨什麼?也不是供不起幾個孩子不讓你們上的。
能上初中的可是沒有幾個。
輪到你們嫉妒了嗎?你們羨慕軍官,你們搞物件的時候怎麼就不找軍官?恐怕軍官不要你們吧?
哥們之間就是這樣沒有情義,表面的關愛都沒有,就是會做表面功夫的也不是真心的。
娶了媳婦不但忘了娘,哥們兒之間就徹底的疏遠了,假意的親情都沒有了。
平家的哥嫂也是這樣的,一個勁兒的擠兌父母,嘴上掛的都是哥嫂供了平安夜讀書,平安夜欠了他們最多。
平安夜欠他們什麼呢?父母勞動的錢都給她們添上了蓋房子娶媳婦,身上還要負債,他們分家不要債務,脫輕身離開,讓父母還債,還要剝削父母和平安夜的生活來源。
哥弟兄的醜陋嘴臉宣洩無疑。
平安夜也不是傻子,已經看透四位兄嫂的企圖,好像他讀了幾年書就是欠下了兄嫂一輩子的債,死咬著他不放。
堅決反對平安夜和陳秀蓮的婚事,比父母鬧得還兇,不就是嫌棄陳秀蓮沒有工資,他們得不到再多的嘛!
兩個嫂子竟然提出不怕被人唾罵的條件:這樣平安夜敢和陳秀蓮結婚,父母身上的債都要平安夜一個人還,父母的養老他們兩家是不會管的,都由平安夜負責。
平安夜為了和陳秀蓮的婚姻順利,就一口答應了,可是給她的兄嫂又提出條件:只要他敢娶陳秀蓮,一個月得給父母四十塊錢。
這倆媳婦就是胡攪蠻纏了。
陳林祥還想得到平安夜的全部津貼呢,一聽就炸毛了,不為了平安夜的津貼他怎麼能同意陳秀蓮嫁給平安夜呢,他還要拿陳秀蓮換彩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