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的紅土連樹木都不長,莊稼就更不長了,山下的好土地沒有多少,這樣大旱的年頭就吃救濟,小姑娘的父母兒子多,這樣兩個女兒,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只有多要彩禮才能給四個兒子對付上媳婦兒。
小姑娘莊建榮十七歲,當然就是個文盲。
她的大哥也就只念到二年級,一家的孩子學習都不怎麼樣,一個個的全都輟學了,山裡人本來就落後,讀書的孩子很少。
這個八口之家,還要奉養老人和小叔小姑,小叔在讀書,自然就比他們這些孩子讀的好,祖父母重視小叔上學,指望小叔考上大學,哪管是最次的大學也好。
看到這個時期連小學還沒有普及,能考上大學何其的難。
也就是痴心妄想罷了,可是祖父母堅持,她的父母也沒有辦法,一家人在生產隊勞動掙工分。
祖父病懨懨的,祖母不會去生產隊幹活兒,小叔讀書要花錢,祖父吃藥要花錢,小姑才十三歲,也在上小學。
好年頭,莊建榮一家得拼命的在生產隊掙工分,才能分回來十二口人的口糧,因為這個原因,祖父母就是不分家,大伯父一家在城裡上班每月給祖父母三塊錢,也不夠祖父吃藥的。
祖母就糾纏這這個在家的兒子不分家,給他們分糧食的工分和家裡的活計都是莊建榮一家包了。
可比大伯家一年四十塊錢吃虧多了。
可是沒有辦法,祖母難纏。
前年莊建榮的小叔初中畢業,沒有考上高中,就復課二年,也沒有考上,只有回家務農了。
祖母一看就急了,兒子沒有能夠吃上商品糧,拖拉到了二十多歲,眼看過了說親的年齡。
山裡的小子說媳婦難,平原的姑娘沒有願意進山的,山裡的姑娘要往山外走,山裡不但窮,上山幹活也累,沒有人願意吃一輩子的苦,姑娘只出不進,這個時期這樣在生產隊勞動,沒有後世可以出去打工的條件,人是不能挪窩的,只有嫁人才能走出大山裡,沒有別的路可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老太太著急給兒子說媳婦,可是一個媳婦最便宜的也得五百塊錢,還沒有可心的。
一家人十二口的口糧就消耗掉所有的工分,根本就分不到錢。
老太太的兒子二十二歲,莊建榮的哥哥莊建宏二十歲,莊建榮的哥哥識字還不多,她的父母也得擔心她的哥哥成了光棍。
留著莊建榮給她哥哥換媳婦呢。
老頭不好開口,就讓老太太對兒子說要拿莊建榮給小叔換媳婦兒。
莊建榮的父親一聽就發毛了,自己的兒子還等著呢,他們供了這個弟弟十多年讀書,也是希望他能出去大山,就不用家裡發愁說媳婦的事了,白花了這麼多錢,他也沒有出去,又惦記他的女兒給他換媳婦兒,給他換了媳婦他的兒子怎麼辦?
莊父怎麼會同意?可是在老孃面前不敢說不字,只有閉口不言。
用侄女換媳婦哪有合適的,誰家換媳婦都是兄妹對兄妹,或者是姐弟對姐弟,沒有用侄女去換媳婦的,年齡合適嗎?也不對輩兒。
老太太看莊父不吱聲,就明白他想的是什麼,覺得他就是自私,只顧自己的兒子,難道你就不能先顧著年長的弟弟嗎?
老太太怒道:“你不吱聲,我就做主了!”老太太一錘定音,霸道得很。
莊父終於裝不住孝順了,這關乎自己兒子的婚姻,這個女兒給了弟弟換親,自己的兩個大兒子一個二十一個十六了,十六的轉眼就要結親,都得錢。
如果把這個女兒聘出去,要一千塊錢,一個兒子五百塊,也能說個不錯的媳婦兒。
只是要委屈女兒一下兒,找一個歲數大的或是有點缺陷的也就解決了。
要是給弟弟換親,自己的倆兒子就都耽誤了,她的小女兒才八歲,正好能夠給兩個小兒子解決問題。
沒有成想老太太從中插一槓子,出來截胡,搶了女兒給她兒子換親。
莊父雖然有點兒窩囊,可是真遇到大問題,還是自己的利益第一,為了利益人的膽子也會膨脹,細想想還是反駁了老孃:“媽啊,這怎麼行?我的打算把榮子聘了,拿聘禮錢給大的和二的一人說一個媳婦,要是給小弟換媳婦,你倆孫子怎麼辦?”
“你弟大了你不知道嗎?你那個十六的兒子急什麼?”老太太一口拒絕:“你弟弟看上了西村的同學,兩人是情投意合的,那個姑娘的叔叔才二十五歲,願意和咱們換人,我覺得比較合適。”
莊父一聽就明白是怎麼回事,兄弟自己搞了同學物件,那個女的心機不淺,她要嫁心儀的男人,還要坑一個姑娘,說是二十五歲,可能得有三十多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