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貴妃鄭湘雲生的二皇子項墨坤。
皇后皇甫楠的皇長子項墨乾。
二人同時被封王。
楚王項墨坤,襄王項墨乾,群臣鬧了多天,皇帝還是沒有立太子。
三十幾歲的皇帝立太子也是太早,當了多年太子的儲君,也不是什麼好事。
不得皇帝的心了,皇帝起猜忌了,或是有人算計,或是自己犯錯,有的太子被立了廢,廢了立,反覆多次,還是難逃坐井觀天的命運,就是被囚禁起來。
最後還是換了儲君。
這位皇帝可不是糊塗到底的,明白得很,世事無常,人事就如天氣一樣變化無常,雷雨風暴陰晴飛沙走石,什麼情況都會出現,誰知道一個孩子將來變化有多大。
他不能走以往君王的舊路,立太子廢太子,反覆無常,他要等兒子們一天天長大,也要等自己一天天老去,日久見人心才能懂了這麼多兒子哪個才適合江山社稷之主。
不能因為自己盲目的選擇了無能無德之輩,守成都不勝任的孽子,敗盡祖宗的江山,自己落個昏君的罵名。
陷自己成為敗落祖宗江山的千古罪人。
不能說是流芳百世,也不能找一個億萬人唾罵的無道昏君。
繼承人可是大事,儲君的配偶也是大事,關係家國的興衰,不是倉促決定的事情。
群臣再鬧騰,皇帝也不會被唾罵牽著鼻子走。
群臣的目的都是從龍之功,為自己的利益強爭狠鬥,哪個是為了江山為黎民?
他們的私~欲就是控制朝政,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他們死命的反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拼命的保護。
站在哪個皇子一邊的,就要保哪個皇子上位。
認為那就是從龍之功。
野心私心在支配著他們。
朝臣的就是為了財利。
哪個是為民做主的?
這位皇帝雖然才三十多歲,卻是一個老謀深算的辣手,這樣的皇帝也不是很可怕,他只要明白就行。
就怕是個糊塗蛋。
這位皇帝可不糊塗,這麼多人保二皇子上位,就是二皇子和玉貴妃在人後操作。
皇帝再喜歡玉貴妃,也不希望他們母子爭權奪勢,他們背後是誰在操控,皇帝是明鏡似的。
他之所以不追究,他是在利用二皇子平衡皇長子的勢力,讓他們互相爭鬥,他沒有察覺的事情,他們的陰暗面都會被雙方暴露在光天化日。
就能讓他有力的監督了。
讓他很容易的就能掌控幾個皇子的動向,對他有威脅的皇子只有這倆年齡較大,年輕的皇帝都會防備皇子有異心,粗心大意就會被取代。
皇帝的心思都是非常複雜的,從小就在防備老子,登基後再防備群臣防備兒子和女婿,還有那些皇親國戚。
皇帝很費腦筋,也是最費心的。
所以皇帝就是不立太子,立太子雖然是國事,也是家事,群臣不是可以完全當家的。
皇帝還是說了算的。
人心易變,皇帝的心變化更大,哪一天有人進讒言,給儲君弄點莫須有的罪名,皇帝要是一多疑,儲君就是最倒黴的。
被封了王是會被遣去封地無詔不許進京,也許一輩子就沒有機會成為儲君了,這個誰也猜不透皇帝的心思。
可是皇帝沒有把倆皇子遣去封地,京城多了兩個王府。
這是把兩個皇子放在眼前看著嗎?
明著說不能揣測聖意,實際那些朝臣時刻在揣測聖意,不明白皇帝的心思的朝臣是最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