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皇后被栽贓被賜了鶴~頂紅要了命,這世栽贓沒有得逞,樊貴妃還是想到了鶴~頂紅,樊貴妃已經等不及了,殺~了皇后就殺太子,她才能坐穩。
皇后不死,她真是坐立難安。
可是這個千禧是潛藏是季皇后身邊的奸細,栽贓的奸計不能得逞,就用她來殺季皇后。
這可不是謀劃一年半載來了,千禧在季皇后身邊多少年了,樊貴妃謀劃得更長。
但不狗急跳牆,樊貴妃也不會這樣殺季皇后,最好的謀劃是讓皇帝殺了季皇后,樊貴妃不要出頭,不要暴露,沒有風險,沒有擔憂的事。
如果這樣謀殺季皇后,不定有人為她出頭追究真相,恐怕樊貴妃要暴露。
樊貴妃還是擔著風險的,不管皇帝怎麼寵她,如果她暴露了,朝野上下能不議論嗎,起碼她得擔著謀~殺皇后的罪名,就是奪得後位也不光彩,如果給皇后安上一個失了貞潔的罪名,皇帝賜死她,就是再多的人懷疑,也不敢往她身上潑髒水,這個樊貴妃是明白的很,要不她多少年前就下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是她怕擔罪名,太后活著的時候她也不敢。
皇后的後盾全沒了,都是樊貴妃的機會了,她可以膽大妄為,沒有一點兒顧忌了。
她的鶴~頂紅還是跟皇帝討要的,她想害誰皇帝能不明白嗎?
有皇帝支援她,她就可以橫著走。
雖然她在秘密的進行,不是隱瞞皇帝,不是怕皇帝知道她害皇后,皇帝懲治她,殺皇后就是在替皇帝剪除後患。皇帝怎麼會怪罪她呢?
是給皇帝立功呢。她只有功勞。
可是還要堵朝臣的耳目,讓他們瞎了看不著,讓他們聾了聽不著。
讓他們眼瞎耳聾,不能非議她。不能講究她。
她要做皇后的,不能有瑕疵,她比季皇后要優秀,比她要英明,得讓人佩服尊崇愛戴,她什麼都要超過季皇后。
蔣嬋旭說給凌純雅交給誰的時候是附耳低言的,藺簫沒有聽清楚,只有緊跟凌純雅。
兩個宮女還是裝著玩兒,直到王玉姑姑喊凌純雅幹活,蔣嬋旭才離開。
藺簫盯著凌純雅把玉瓶給了千禧,凌純雅就走了。
藺簫就盯著千禧,千禧自從接了這個小瓶,屁股就長尖了,轉來轉去的滿腹心事,臉色千變萬化,一會白,一會兒灰,像變色龍一般。
明顯的心裡有事,狂躁難安。
任誰都能看得出來。
小瓶在身上藏著,覺得不妥,就找秘密的地方去藏。藏了幾個地方都覺得不放心。換了七八個地方。
最終還是藏在袖袋裡,覺得比較放心吧?
千禧心慌意亂的血壓上頭劇烈的忽悠,頭暈暈的迷糊想吐,其實是藺簫給她撒了點催瘋散,讓她天旋地轉的暈厥。
她暈,跑到自己的住處去躺著,倒下就暈了過去,催瘋散好幾種,可以讓人瘋狂,還可以讓人說實話,還可以讓人暈厥人事不省。
藺簫順走了她的玉瓶,高興的回了寢殿,夜間就進了系統,把這些情況給幾個人講明白。
大家都憤怒了,皇帝竟然給樊貴妃鶴~頂紅謀殺季皇后,大家就別顧忌什麼了,這點兒好東西得給源惠帝享受,源惠帝一死,樊貴妃就是謀殺皇帝的兇手,只要沒有源惠帝護著她,他是死定了。
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誰不會用啊!他們倆狼狽為奸,想殺皇后,那就之極先嚐嘗美味吧,鶴頂紅氣味不濃,如果是滿桌是不美味,就聞不到很多很多氣味兒了。
想要收拾源惠帝是很容易的事情,樊貴妃成天的拴著源惠帝,每天晚餐都是宴席,山珍海味美酒佳餚,樊貴妃和源惠帝沒有一天不喝酒的。
鶴頂紅很容易就能到了源惠帝的酒杯裡。
就好好地賞賜他一下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