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的宮~中,聽不到喧譁聲,靜如落針可聞。
採蓮趨前入內稟報:“娘娘,準王妃母女到了”楊玉環和壽王的婚姻已經成了定局,武惠妃身邊的女官,也不敢稱名道姓的,楊玉環和採蓮並不熟,可是楊玉環是武惠妃的兒媳婦,採蓮不敢怠慢。
武惠妃神色一振:“請楊夫人母女進來吧。”
領了武惠妃的吩咐,採蓮出來滿臉的笑容:“楊夫人和楊小姐請。”對著楊玉環的稱呼,採蓮就沒有好意思叫準王妃,怕楊玉環磨不開。
楊母道了聲謝謝。
就隨著採蓮入內:“參見惠妃娘娘!”
楊母躬身施大禮,大唐沒有跪來跪去的規矩,連大宋臣子見君都沒有下跪的規矩,雖然皇權至上,卻不是在下跪上表明的。
時至明清,才有了下跪的規矩,特殊的是大清的帝王唯獨最注重讓臣民下跪。
禮節只是表示尊卑,就是平常的禮節。藺簫不懂的禮節,自然有系統提供怎麼行禮,連楊玉環都沒有系統的資訊準確。
藺簫不是藐視皇權的人。
自然的給武惠妃行禮問了安。
武惠妃是見過楊玉環多次,既然選她做兒媳婦,還是給她心愛的兒子找媳婦兒,肯定會用心的,李瑁長得也是一表人才,非常的英俊。
給這個兒子選媳婦兒定然是要美貌的。
楊玉環還是那個楊玉環,換了瓤子,可是外表依舊。
那個眉、那個眼兒,還是那個形狀,可是怎麼就像換了個人兒一樣?
眉眼兒清冷的楊玉環,怎麼就丟失了溫柔嫵媚?
凝脂般的臉蛋兒,呈現了黃黑粗糙。
溫和的眉眼蘊藏了抑鬱,神色微微的不耐。
嘴角透露著不渝。
怎麼看楊玉環與二個月前的判若兩人,武惠妃感到汗顏。
奇怪、納悶兒、不明所以。
楊母都沒有看得出來,她是沒有武惠妃的心智。
楊母只知道攀龍附鳳的利益,享受著攀龍附鳳的喜悅,女兒天生麗質,她根本就不擔心容貌有問題。
武惠妃連著看了藺簫好幾眼楊母終於發現出問題,她也看向藺簫,那臉色,那眉眼兒,怎麼就不像她的女兒了。
可是怎麼看還是那個人。
五官上沒有什麼區別。
可是那個臉色,可是那個眼神,怎麼看著也不對勁兒。
楊母無比的震撼……這是怎麼了?
楊母心內恐慌,不由得眼神閃爍。
武惠妃心裡納悶兒,怎麼變了?怎麼變了?
藺簫坦坦蕩蕩的落座。
大大方方的,沒有卑亢,坐姿端正,很像一個威嚴的大佬。
女孩子沒有了嫵媚,就是不招人稀罕。
坐姿怎麼像有男子氣概。
怎麼看就怎麼蹊蹺。
武惠妃是個有心機的人,她自然不會當面問出來,今天召這母女進宮,是因為李隆基說了一句話:“聽說楊氏女風華絕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