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一開始並沒有抱有太多期待,但看完電影之後不得不承認這絕對是一部佳作,觀眾一定會為它瘋狂的,真難想象僅僅用了一千多萬美金就將它拍出來了。”湯姆·克魯斯對採訪他的媒體記者說道,對《疾速追殺》不吝讚美之詞。<tv娛樂臺的記者問到。
“當然,我絕對推薦觀眾走進電影院去觀看,這部電影會讓人全程喘不過氣來,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鏡頭,我相信一定能給大家帶來一次完美的觀影體驗,周的身手一定會讓大家印象深刻,快走進電影院吧,你們一定不會失望的。”湯姆·克魯斯對著鏡頭說道,十分自信。
“如果要給電影打一個分數,你願意給它幾分?”記者接著問道。
“滿分10分的話,我願意給這部電影9分,如果不是因為它還留有懸念,讓我只能痛苦地期待著續集故事的話,我甚至願意給它滿分,你知道要等到一到兩年時間才能看到續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謂我給它扣了一分。
它跟以往的動作電影有很大不同,做出了很多突破,周塑造了一個經典的銀幕形象,人們以後提起電影中殺手形象一定不會忘記約翰·威克這個名字。”湯姆·克魯斯依然讚不絕口。
“明年七月份《碟中諜3》開機拍攝,你會考慮邀請周參加碟中諜的演出嗎?聽說到時候劇組也會去中國取景。”記者當然不會忘記提及關於《碟中諜3》的事情。
“你跟我想的一樣,其實我已經邀請他了,但是後面還需要詳談,現在還在撰寫劇本中,我會認真的跟jj提出這個建議,讓我們期待後面的發展吧。
我現在已經成了周的忠實影迷,如果他願意加入的話,我會十分高興,他的加入一定會讓電影更精彩,給我們帶來很多幫助。”湯姆·克魯斯笑著說道,他確實提過這個想法,只是角色還是個問題。
看完《疾速追殺》之後,湯姆·克魯斯產生了許多新的想法,對《疾速追殺》的風格非常喜歡,他甚至想著能不能參考借鑑這部電影的優點,提煉動作戲的精華融入《疾速追殺》的拍攝中去。
七月份的時候,湯姆·克魯斯的新片《碟中諜3》還未開拍就面臨了大難題,由於影片創意上有分歧,原定導演喬·卡納漢成了大衛·林奇退出劇組之後第二個退出的導演,導致電影拍攝計劃停擺推遲。
後來湯姆·克魯斯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接觸多位導演,最終找了熱播的電視劇《雙面女間諜》的監製及編劇jj·艾布拉姆斯,讓他成為《碟中諜3》的導演。
然而艾布拉姆斯此前從來沒有導演過電影,因此啟用艾布拉姆斯可以說是湯姆·克魯斯的一個大膽之舉,甚至一度不被看好。
不過,jj·艾布拉姆斯還是非常有實力和潛力的,他曾當任過《世界末日》、《永遠年輕》等好萊塢大片的編劇,處理驚險場面也很有一手,他精心打造的《雙面女間諜》也讓女影星詹妮弗·迦納一舉成為金球獎和艾美獎的最佳女主角。
雖然現在才華橫溢的新導演艾布拉姆斯已經就位,但《碟中諜3》還是不能馬上開機,除了要重寫劇本之外,湯姆·克魯斯的檔期衝突也成了問題。
因為主演湯姆·克魯斯最近已經答應在11月加入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大製作《世界大戰》劇組,因此備受期待的《碟中諜3》最早還得等到明年夏天才能正式在柏林開機。
在媒體面前讚美《疾速追殺》對湯姆·克魯斯而言是惠而不費的事情,一來這個人情可以賣得更徹底一些,而來看過電影之後湯姆·克魯斯對電影質量也非常有信心,不管票房如何,口碑絕對不低。
如果只是因為知道近期媒體上對《疾速追殺》的評價,湯姆·克魯斯是不會輕易相信並隨之起舞對著電影大肆誇獎,他自己親自觀看過電影之後瞭解電影具體內容卻可以放心大膽的大唱讚歌了。
其實不僅是湯姆·克魯斯,到場的很多嘉賓基本上都給予了《疾速追殺》許多讚美之詞,而這些讚美之詞都會登上媒體,為《疾速追殺》的宣傳工作添磚加瓦。
“我喜歡它凌厲直接的風格,喜歡動作片的觀眾都會愛上它的,看完電影之後我甚至感覺有一種腎上腺素要爆的感覺,電影的配樂十分動聽應景,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有新鮮感,我有些迫不及待想看第二遍了。”裘德·洛對著記者說道。
“整體電影畫面冷峻凌厲,沒有拖泥帶水的鏡頭,亦沒有刻意放大暴力和血腥的鏡頭,強塞給觀眾做作的視覺刺激,某些暴力畫面處理得甚至有幾分意境,是近些年來難得的佳作。”著名影評人邁克爾·菲利普斯對媒體說道,至於更多評價,他會寫在《洛杉磯時報》上。
“羅傑先生,能說說你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嗎?”作為著名的影評人、劇本作家、普利策獎獲得者,羅傑·埃伯特也被記者找上了,詢問他對電影的評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你們留意《芝加哥太陽報》或者我的網站上的影評就好,看完電影之後我覺得這部電影值得為它寫一篇影評。”羅傑·埃伯特用嘶啞的聲音說道,從02年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之後,他經過數場手術,使他的聲音受到了影響,身體也大不如前。
這幾年他已經減少了出現在公眾視野的次數,如果不是近來身體已經好轉許多,他也不會出現在首映禮上。
作為北美名頭最響亮的影評人,羅傑·埃伯特不會輕易就寫影評,實際上他這篇即將發表的影評,最終會體現在派拉蒙發行賬單中的賬目其中一個數字。
羅傑·埃伯特願意動筆,派拉蒙跟周白方面都會覺得高興,儘管這代表一筆不菲的花費,但羅傑·埃伯特是很有操守的影評人,並不是花了錢就能請動的,對許多電影公司來說,只要羅傑·埃伯特願意,他們甚至願意提著美金排著隊在羅傑·埃伯特門口等著。
不要小瞧影評人對電影票房的影響,雖然隨著網路的興起,影評人的影響力已經逐漸滑落,但依然不可小瞧,《英雄》能在北美取得好成績,就是靠著《紐約時報》的影評帶動了口碑。
為了確保影片口碑與市場,大多數好萊塢電影會在上映前進行點映、開設影評人專場,甚至請影評人居住高檔酒店、支付高的費用以獲得“好口碑”,進而引導電影消費,如果無利可圖電影公司是不會花費真金白銀的。
此外因為影評人評價是很好的宣傳點,“假影評人”隨之出現,最荒謬的要數2001年索尼公司在宣傳時,虛構出一位叫作大衛·曼寧的影評人,用他的溢美之言來宣傳要出品的影片,後被法院判處150萬美元賠償,返還給購買過票的觀眾,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影評人的票房號召力。
雖然沒有點映,派拉蒙也為《疾速追殺》組織了影評人專場看片會,每一篇出現在媒體上的影評,都是派拉蒙在媒體資源投入了資金的結果。
喜歡光影風華請大家收藏:()光影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