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一個想法,到如何計劃安排,最後再到完美地呈現,都由她自己完全掌控,不需要被質疑和反駁。
當掌控欲和執行力同樣強,她就能極高效率地完成她想要做的很多事情。有時是可圈可點,有時是盡善盡美,但從不搞砸。
合作方都對她又愛又恨,因為她的高標準,也因為她的高質量。
但社交和感情,總歸是和工作不太一樣的。
姜顏林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可以操縱人心,她能做的只有篩選與排雷。
因為人的自主意識是這世上最精密複雜的儀器,堪比魔法那般難以捉摸。
這世上甚至有很多人,連自己的想法和渴求都一知半解,常常迷失在無數的選擇面前。
他人又如何去精準定義每個人的黑與白呢?
姜顏林不定義他者,她只翻閱、解讀、剖析、再理解。
在這個過程裡,一道道謎題的答案在她翻山越嶺之後躍然紙上,那是很多事情都難以相比較的愉悅感。
但一本書吃透之後,總會想要閱讀下一本。
所以她不會停留,對那本書之後的新篇章更是興趣不大。
久而久之,走在這條路上的她就變成了大眾認知裡的“海王”。
姜顏林不介意,“海王”也可以是“海量閱讀的王”——標簽和定義都是能被自己解構重組的,何必耿耿於懷。
唯獨在“掌控欲”這一指控上,姜顏林很樂於接受。
她就是唯我獨尊,不接受任何讓她不爽的人和事長期存在於她的視野裡,有什麼問題嗎?
不喜歡的人就不接觸。
合得來的人就好好珍惜。
在成年人的遊戲規則裡,這已經是最高難度的玩法。
但只要做到了,就會很爽。
例如某些第一眼就知道合不來,不想去了解且難以掌控的人,姜顏林通常不會再接觸下去。
可惜有句話叫“世事無常”。
這個夏天對姜顏林來說,有著一波接一波的反常。
本以為不痛不癢的感冒變成了肺炎,本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再看到的髒東西頻頻出現。
本以為不會再有交集的人,第二天又見了面。
這是誰來著?哦,那個澳籍華裔的母胎單身,很負能量的一人,刪掉。
這又是哪位?05年的大學生?想不起來長什麼樣了,刪掉。
姜顏林手指在螢幕上一點一劃,沒一會兒就清理了十幾個人。
大多都是在朋友的聚會上被主動加的好友,轉眼就能忘了對方長什麼樣。
通常情況下,姜顏林很少當場拒絕,但實在倒胃口的她會果斷裝手機沒電,讓對方直接給名片或者寫紙條,再出門扔垃圾桶。
——尤其是當對面是個男性的情況下,她很難確保傷了自尊後他會不會突然翻臉打人。
好在姜顏林對交友的門檻還算高,真正經常打交道的人並不多,且都是有充實的生活和事業的大忙人,平時天南地北地奔波忙碌,偶爾才能線下聚一聚。
所以素質太過低下的聚會場所,她還真沒怎麼遇到過,只是習慣了保持防人之心,杜絕後患。
清理幹淨好友列表之後,姜顏林看了眼剩下的名字,最近加的幾個人都在這上面。
手指在“avis”的id上停留了片刻,她想了想,還是沒直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