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對那些想要去美國結婚拿綠卡的人來說,有半個月的停留時間都足夠了。
但對裴挽意來說,這幾天的時間是不是足夠的,姜顏林也無從得知。
只是現在的網際網路實在是太“方便”,哪怕再不情願,一旦使用了公開的社交媒體發布動態,也必定會公示所在地的ip,任何人都能一眼看見。
而銷聲匿跡了好幾年的人,無論當初的名氣有多大,現在也只是不溫不火的狀態,幾個月才發布一條動態,還都是商業宣傳相關。
當兩條間隔了一段時間的動態顯示的ip變化很大時,細心點的人都能一眼發現,在評論裡關切地問一句:“老師最近去美國了嗎?”
回複評論的人也很親和,還發了個帶著愛心的表情。
“是呀,準備了好久終於實現了[表情]。”
姜顏林實在很不喜歡這種查證方式。
但因為操作起來太簡單,邏輯鏈也太過清晰,讓她隨手花一點時間就能得到巨大的資訊量,以至於想要假裝看不見都很難。
只是再多的,她就真的不想繼續去探究了。
所有的第三方渠道得到的資訊,都並不代表著事情的全貌。
就像記錄在歷史課本上的所謂的“歷史”,也未必就是宏觀角度下的真相,而是具有侷限性的片面輪廓。
姜顏林甚至覺得,只要裴挽意能給出一個合乎情理的說法,那麼別人說什麼就都沒那麼重要。
事實是基於立場而出發的,姜顏林的立場只能是在裴挽意的這一邊,所以她只會想要從裴挽意這裡得到答案。
但裴挽意並沒有給。
從聖誕節前,到聖誕節後,又到了這一年的尾聲,姜顏林都沒能等到她開口提過只言片語。
甚至有時候姜顏林也會轉念去想,真相真的很重要嗎?
兩人之間本就是一段互不幹涉的關系,從各取所需開始,到現在也沒有多大的差別。
姜顏林不會為了她放棄自己的計劃和未來,而裴挽意又有什麼必要把一切隱私和秘密都展露出來。
只要她說的那一句“我想你了”,是發自內心的。
只要她在忙碌和奔波之中仍然拼命擠壓休息時間,哪怕轉機的途中只能休息幾分鐘,也要打來一通電話,就為了看一看姜顏林的臉,說上幾句話。
那麼她隱瞞的“真相”,和她給出的“真實”,又到底哪一個才更重要?
姜顏林不想帶著一個暫時無法得到答案的問題,從這一年走到新的一年。
所以她索性不再去想了,也不再去看那些已經鋪開在眼前的一切。
只在每天語音通話響起的時候,一如既往地接通,開啟攝像頭,和對面的人隔著十三個小時的時差,見上一面。
但到最後,就連這樣的時間也變得那麼少,一點點地,少得可憐。
跨年夜的這一天,裴挽意提前跟姜顏林約了時間。
中國的跨年會提前十三個小時,兩人無法在同一時間迎來新年,她卻堅持要一起跨年。
“等我電話,這次一定陪你看電影。”
姜顏林就也不再堅持什麼,定了晚上零點之前的鬧鐘,早早躺到了床上睡覺。
這一次,裴挽意真的沒有爽約。
她甚至提前了半個多小時打來語音,把姜顏林從睡夢中吵醒。
語音接通的時候,裴挽意的聲音甚至還喘著氣,姜顏林聽到她踩著木樓梯上樓的聲音,又在十幾秒後開門進門,徑直進了臥室,才開啟攝像頭,讓自己的臉出現在鏡頭前。
姜顏林不止一次發現她進門後不鎖門了,哪怕是在打著影片做的時候也不鎖門,幹脆就問了句:“你為什麼不鎖門。”
裴挽意在浴室裡簡單洗了下,隨口回了句:
“小的時候因為鎖門被打掉了一顆牙,好在還沒過換牙期,後來就不鎖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