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宓芸直覺裴挽意不太敢讓姜顏林知道這些,畢竟姜顏林看起來很獨立,很有智慧,不是可以輕易操控的人。
姜顏林很欣慰她能對裴挽意有這樣的認知,也不介意告訴她:“她沒有提過自己生病的事情,是我接觸過一些類似的人,自己判斷出來的。”
宓芸就有些擔心地問:“那如果被她知道了,會不會對你也不太好。”
姜顏林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她自己也不確定答案會是什麼。
裴挽意如果知道了這些事情已經被攤開在姜顏林的面前,究竟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姜顏林一時間很難判斷。
因為這是需要明確很多因素的前提下,才能去推演的一個可能性。
其中就包括了,她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現這件事,是自己察覺到的,還是被外因捅破的,又或者是姜顏林主動攤牌的。
其次,在她發現的時候,姜顏林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回應她的,又有沒有給她帶來情緒上的沖擊和影響,甚至在那個場景下,兩人之間的氣氛是劍拔弩張還是心平氣和,都會改變這個事情的走向。
姜顏林順著這個問題去延伸了好幾種可能性,最後都無奈地發現,她其實完全無法預估裴挽意的反應究竟會到達怎樣的程度,可能性像是沒有上限。
就像她在發現家裡的監控之前,也完全沒有預判到裴挽意對自己的掌控欲已經到了這個進度。
但姜顏林其實心裡更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她對裴挽意的瞭解並不完全能被自己控制。
通常情況下,想要了解一個人,就只有那幾種常見的方式,多花時間,多花心思,多觀察,多相處。
這些都是能被自己的行為控制進度的方法,只要肯去這麼做,就一定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但裴挽意絕不被包含在內。
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這是因為她的防備心太重,拒絕了所有人的窺視和靠近。
姜顏林卻知道,還有更重要的一層底層原因。
——那就是,連裴挽意自己都並不真正瞭解她自己。
她的矛盾之處一直都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體現。
在今天之前,姜顏林還沒有足夠的樣本資料,就已經察覺到了她在和自己的這段感情裡的矛盾和不自洽。
幾次冷暴力的試探,都讓姜顏林隱約意識到了她其實並不完全出於試探的目的,也有一部分真實的本能在其中。
她就是會因為不爽,不舒服,不高興,或者更多的情緒原因,去做這樣的行為,再為其包裹一層看似老謀深算的理由和動機,來掩蓋她實際上很幼稚的本質。
可她又真的同時具備了極高的智商和情商,來為自己的行為兜底。再加上那完美的外在形象替她開路,這一招多半是在情場上屢試不爽的,也很大機率沒有被人發現過她的色厲內荏。
所以稍微冷落對方,就會在心理戰術上贏得主導權,讓自己的地位始終高於對方,全然站在被遷就被關注,被愛意澆灌的位置。
只有這樣,才不需要她袒露脆弱和不堪,也能獲得她想要的一切。
姜顏林和宓芸的這一次見面,得到了比自己想象中還要多的資訊,也佐證了她一直以來的這些推測。
尤其是當宓芸說,裴挽意在和她的關系裡有多少次若即若離和前後不一的行徑時,姜顏林就幾乎已經對裴挽意那時候的心理和動機一目瞭然。
她對待宓芸,依然是矛盾且不自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