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搗鼓相機的裴挽意莫名感覺一陣後背發涼,不由得警惕地看了看旁邊的人。
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麼異常來,正要問什麼,比安卡就端著兩個盤子過來,開始給她們上菜。
兩人道了謝,姜顏林毫不客氣地指揮著臨時工裴大小姐給自己打下手,一會兒擺盤,一會兒打光,等她拍夠了素材才允許開動。
比安卡和她的母親做的是非常地道的義大利菜,從用料到烹飪方式都很傳統,最起碼是再嚴苛的義大利人也會面帶笑意吃下去的水平。
姜顏林吃一道菜就放下餐具在手機上寫筆記,裴挽意見她那麼麻煩,幹脆接過了這工作,問她要吃什麼,拿著餐叉給她喂到嘴邊。
姜顏林被她折騰累了的時候也沒少這麼飯來張口,倒是習以為常,一邊埋頭寫,一邊張嘴吃,大大增加了效率。
等一頓飯吃完,姜顏林基本對這家店的優勢和劣勢都有了個大致的感受。
她起身在店內逛了逛,把每一處用心佈置的角落都拍了下來,又到店門口吹了會兒風,觀察了許久周遭來往的行人。
裴挽意趁著這麼會兒功夫,已經靠在吧臺前和比安卡的媽媽聊起了天,店內沒什麼生意,可能是時間太早了,除了她們就沒有別的客人,倒是讓廚師也閑了下來。
聊到興致之處,這位很有精神的廚師媽媽還驚訝地說了句:“原來你連瓦裡格提也去過,那可是個不怎麼熱門的地方。”
裴挽意就笑了笑,回答:“我那時候很喜歡戶外運動,特意去那邊體驗了攀巖,風景真的很美。”
兩人聊著的時候,比安卡忙完雜事,就走到店門外,好奇地問姜顏林,“你在這裡看到什麼了嗎?”
姜顏林剛活動完身體,回頭笑了笑,說:“我看到了商機。”
比安卡一下子沒聽明白,姜顏林就示意她進店裡說。
兩人坐在靠窗的位置,比安卡給她做了杯意式濃縮,還熱著,姜顏林看了眼外面來往的行人,才開口道:
“我剛來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其實這邊的人流量完全不小,並不是偏僻沒生意的地段。”
比安卡點點頭,但沒有出聲打擾她。
姜顏林回過頭來,很認真地說:“只是這些來往的人,基本不會看一眼你這家餐廳。”
比安卡無奈地嘆口氣,“我也知道,可能他們都不喜歡外國菜。”
“不,這其實和外國菜沒有太大的關系。”
姜顏林點開手機上存的一些照片,是她昨晚上收集的附近一些評價比較好的店鋪圖片,遞給了對面的比安卡看。
“這些店涵蓋了比較多的種類,中餐小炒,大排檔,老酒樓。”
她一個個翻過去,繼續道:“雖然看起來都是中餐的口味,但其實還有個更重要的共同點,就是分量很足,不管是三五個人,還是十來個人一起,都能花相對來說較少的預算吃飽飯。”
姜顏林看向她,說:“對於這附近來往的人來說,每天忙忙碌碌,到了飯點最想要的就是吃飽飯,精不精緻並不重要,花合適的價格吃頓飽飯,最好味道還不錯,才能讓人生活有點盼頭。”
比安卡好像聽明白了。
“這大概就是中國人說的,不接地氣?”
姜顏林卻笑了笑,“你們做的可是最傳統的義大利菜,對義大利人來說再接地氣不過了。既然是歲月檢驗過的味道,那在任何地方都不太可能被否定它是好吃的。”
比安卡對這句話很有感觸,連連點頭。
她和媽媽在義大利也開了一家餐廳,已經交給新的店長管理,生意一直都很好,否則也無法支撐她們最近一年多的經營不善。
姜顏林想了想,索性直接告訴了她自己的想法,採不採納則是她自己的選擇。
“不可否認,傳統國人的口味是比較固定的,但義大利菜裡有很多符合國人口味的品類,像義大利燴飯和炸肉排這些,有米飯有肉食的,熱量高,有很強的飽腹感,也不會讓人吃不慣,其實是很合適的選擇。”
比安卡虛心請教,“選擇?”
姜顏林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反而講了自己的一次經歷。
“我曾經在大阪生活過一段時間,住在一個車站的附近,那邊來往的都是忙碌的打工人,白領藍領都很多,在那裡我最喜歡的是一家八十歲老爺爺開的便當店,分量足,價格實惠,種類搭配還很豐富。每天中午剛到飯點,他就會和女兒一起準備大量的便當放在店門口,貼上價格標簽,讓來往的客人自己選,自己付錢。”
姜顏林抿了口咖啡,繼續道:
“我每次想吃這家便當都得去早一點,否則就會被那些忙了一天的人全買光了,他們有時候甚至一個人買兩三份,把第二天的飯也解決了,去晚了我根本搶不到。”
比安卡不是個腦子笨的人,立刻就聽明白了。
“的確,把香噴噴看得見的飯菜放在人來人往的街邊,能一下子吸引到客人,尤其是餓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