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秋回憶了一下自己前女友生氣的時候是個什麼樣,不由得打了個哆嗦。
“avis,我跟你說,像這樣心思藏得比較深的女孩兒,你可千萬別作死。”
他抱著過來人的心態,忍不住多了一句嘴:
“遇到事情,盡量多溝通,可別再像以前那樣了。”
阿秋剛認識宓芸的時候,也對她抱有一些成見。
畢竟提前知道了這是個會做出極端行為的姑娘,他本能就是不想多接觸,屬於常人都會有的避讓心理。
但真正接觸過幾次之後,他才發現自己有些以偏概全了。
其實宓芸是個好姑娘,她只是生病了,時常沉浸在痛苦和不安裡,難以自救。
在遇到裴挽意之前,她的抑鬱就已經很嚴重,裴挽意給她帶來的甜蜜戀愛讓她好不容易覺得生活裡有了點盼頭,自然而然就把裴挽意當成了精神支柱。
所以她會因為裴挽意幾小時不回訊息而焦慮不安,會因為裴挽意忙著社交冷落了她,而陷入巨大的患得患失,緊接著的,就是下意識用自己的痛苦去情感勒索裴挽意。
但裴挽意就真的沒問題了嗎?
阿秋聽完宓芸第一次敞開心扉訴說的那些過去,其實對裴挽意産生了一些生氣的情緒。
在他這個真正的直男看來,裴挽意的有些行為比“直男”還要“直男”。
面對宓芸的情感勒索,她要麼選擇了冷處理,要麼延遲回應,通常都是表面上安撫幾句,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去解決問題的本質。
因為她也知道,去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改變她的生活習慣,事事都得以宓芸的感受優先,否則就無法讓宓芸感受到安全感。
但這對裴挽意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宓芸給了她百分百的愛,她卻不會回以相同的愛。
作為裴挽意的朋友,阿秋其實已經在潛意識裡幫她美化了這些行為了。
但在美化之後,他也無法否認,裴挽意在感情上的確有些過於“利己”。
阿秋想,這都和她的家庭背景,童年經歷,以及成長經歷息息相關。
摸爬滾打的二十六年,她學會了做個優秀又強大,理智又清醒的人,但在情感關繫上,這些優點只能幫她吸引到他人的欣賞,卻沒有實質上的幫助。
優秀意味著她會讓伴侶感到巨大的自卑,強大意味著她不會在伴侶面前展示脆弱,理智意味著她考慮問題優先權衡利弊,清醒意味著她決定抽身時絕不會拖泥帶水。
阿秋在聽完宓芸的那些傾述後,就非常確定,裴挽意和宓芸一點都不適合。
李雨晴更不用提,一個極端敏感又多疑的人,碰上這樣一個太受歡迎又清醒利己的人,那簡直是水倒進了燒開的油鍋,能把廚房都給掀了。
唯獨姜顏林,讓阿秋看到了一點希望。
這不僅僅是他的一種直覺,也是因為裴挽意在面對姜顏林的時候,終於不再是之前的那樣坐著等人討好她了。
大概也是因為,姜顏林不像宓芸或者李雨晴,那麼稚嫩又單純,會輕易被戀愛沖昏頭腦。
阿秋甚至有點覺得,姜顏林是克裴挽意的。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他作為朋友也忍不住發出了一聲無情的嘲笑。
——裴挽意,你這壞東西也有今天啊。
“小姜這種性格的,你可別再用那一套了。”
阿秋一面希望裴挽意有個正常點的戀愛關系,一面又樂於看她吃癟受制於人。
於是裝模作樣地傳授經驗:“你得哄著,得在關鍵時刻服軟,意見不合的時候更是千萬別硬碰硬啊,她絕對是那種吃軟不吃硬的型別,你可小心點。這回真不是宓芸那種兩句話就能哄好的傻姑娘了。”
最後一句,已經說得有些直白。
就差拿著喇叭在她耳邊迴圈播放那句:“你那點騙小姑娘的伎倆,這回指定沒個屁用,上點心吧你。”
裴挽意聽著,卻也只是笑了笑,沒跟他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