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姜顏林幾乎不會和祁寧談論性相關的話題。
因為在真正相識後的那段時間裡,她們一開始都不是單身狀態,始終保持著不遠不近的朋友關系。
祁寧見過小優,而姜顏林也認識祁寧那位異國戀三年已久的美籍男友。
盡管四個人從沒同時聚在一起過,但也算同一個圈子裡的“熟人”。
而把這些人牽線在一起的,正巧是費歐娜。
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祁寧都以為,她和姜顏林的初遇就是在費歐娜的派對上。
兩人都不是外向的社交風格,在一群大笑著吵鬧的人裡,她們的從容應對與遊離在外,顯得格外同調。
忘了是誰先開始的第一句對話,也忘了那一天晚上她們究竟聊了多少東西。
從音樂,到遊戲,再到創作者的理念,一點一點,拉近了陌生的距離。
等回過神來,周遭的人已經去了泳池邊嬉鬧,只有她們兩人還在閑談。
那時姜顏林已經離開港城,祁寧也在國內籌備巡演,各自的物件都不在身邊。
但不知是出於哪種微妙的共識,她們的距離始終保持在一個最恰當的尺度。
話題絕不觸碰隱私,界限絕不模糊,比起惱人的現實瑣事,寧願分享天馬行空的暢想。
姜顏林以為自己只是很欣賞這位,從很多年前就知曉名字和作品的音樂家。
卻沒有意識到——假如她真的問心無愧,又何必將界限處理得那麼明確。
和祁寧成為不遠不近的朋友後,到兩人的關系徹底變質之前,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
那段時間,姜顏林的人生發生了很多事。
她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症狀,為了調養生息,不得不調整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而在開始異地戀之後的那段時間裡,小優的精神狀態也在她沒能察覺的情況下,逐漸走向失控。
姜顏林是一個不喜歡將自己的未來計劃說出口的人,尤其是對另一半。
她不會承諾任何有可能做不到的事情,給人期望,最後又徒留失望。
當她十分清楚小優和自己的差距時,那些規劃與打算就更不可能透露出來,造成影響。
所以對小優來說,她從來沒有看見過跟姜顏林的未來。
那一年的深冬,小優在姜顏林的慢慢推動下,終於走出了封閉的世界,開始打工,兼職,和社會的步伐接軌。
她從一開始的週末兼職,到能夠穩定全職,花了不短的時間,但她一次也沒有放棄過。
姜顏林看見了她的新一面,其實是一個比大多數同齡的女孩還能吃苦忍耐的人。
於是某些過於冷靜的想法,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動搖。
姜顏林開始規劃兩個人真正的以後。
“你什麼都不要考慮,攢你的學費,選好你真正想去的大學就好。”
那時,姜顏林給她的最大的寬慰,也只是這樣一句話。
年僅十八歲的小優,從小學的是美術專業,在港城的高考——hkdse的考試中,其實已經被她最想去的日本私立美術大學錄取。
但她沒有支付學費的能力,父親因重病退休,外籍人士在港城打拼並不容易,全家只靠母親一個人的收入支撐,誰也沒有辦法拿出那筆不菲的學費送她上大學。
屋漏偏逢連夜雨,高中畢業後的那個暑假,她無意間被捲入沖突事件,被迫留下了案底。
從那之後,她每晚失眠,做的噩夢都是鮮血和刺鼻煙霧的味道。
遇見姜顏林,就是在那個暑假的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