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顏林補充道:“把我當成了他以前得罪過的女人。”
對面的兩人又是一陣爆笑。
這兩人笑得這麼開心,外人很難相信她們到現在都還留著韓敘的好友。
表面上是因為大家都認識幾年了,交友圈重疊在一起,低頭不見抬頭見,面子上總得過得去。
但實際上她們就想看樂子,為了這點樂子,連韓敘偶爾發訊息過來聯絡感情都忍了,轉頭就發到小群裡抱怨一句“姐們兒工傷了”。
姜顏林對此不置可否,反正不會給她發就行。
吃著飯,聊會兒天,三人又一起看了部喜劇片,才各自下線回到自己的生活裡去。
聚少離多的友誼,能偶爾這樣相處一兩個小時,已經難得。
姜顏林很滿意這樣的生活節奏,獨居給了她充足的個人空間,能安心在家裡工作、休息,沒有任何的幹擾。
她的朋友很少,偶爾出門社交,大部分時候是線上社交,但已經足夠填滿生活的細枝末節。
至於朋友無法替代的那部分需求,就合理分配給懂事聽話的魚。
——韓敘曾經也是很聽話的一條魚。
在姜顏林多年來悉心飼養的魚塘裡,他稱得上是最省心也最聰明的那個。
要學識有學識,要情商有情商,平時在社交圈裡很低調,友善溫和,給所有人的印象都是無害的鄰家大男孩。
所以起初姜顏林對他毫無興趣,讓他的第一次主動就落了空。
直到兵荒馬亂的那半年過去後,她身邊的人換了一波又一波,而他老實巴交的形象在偶然的一次重逢裡露了餡,才引起了姜顏林的注意。
行走江湖多年,姜顏林專治兩面派。
她就喜歡挖掘那些把心思藏得很深的人的內裡,是黑是紅,掏出來看一眼就知。
對祁寧是這樣,對韓敘也是這樣。
好巧不巧,這兩人也是好朋友。
物以類聚還是有點道理的。
——這兩人都是常人難以看透的典範。
後來姜顏林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韓敘馴化成了比聽話的魚更有價值的東西。
——對她搖尾乞憐的狗。
喜歡的東西隨口提一句,第二天就會送到她手裡。
需要查的材料和文獻,不用她費工夫就能變成整理好的文件發到郵箱裡。
工作上的需要,生活上的便利,物質上的討好,甚至情緒上的價值,他都竭盡所能了。
在所有人面前溫和無害的人,只在她面前袒露陰暗與刻薄。
隔著夏令時整整12小時的時差,兩人沒線上下見過一次面,周圍的共同朋友更是對這層關系一無所知。
但姜顏林很滿意,一個不要求名分、不幹涉她的想法、不索要她任何承諾的人,甚至壓根不在她的現實生活裡擠佔空間的人,橫看豎看都是有益於她的。
所以到後來,姜顏林也沒計較這條狗的背叛。
沒有過承諾,怎麼算得上背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