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新聞的普拉米亞沉默。
搶劫案什麼的無所謂,只是那艘遊輪的名字,著實熟悉。
那是盧西因和她說過的地點,自己本來也要去的,只是組織臨時有事,盧西因阻止了她的行動。
所以,她是不是間接影響……毀了組織的行動。
但組織到現在還沒來興師問罪,說明她在其中的破壞,沒有那麼大。
就是吧。
盧西因怎麼又被她的炸彈波及了?
光熙也有同樣的感慨。
蒂娜回東京才多久啊,月影島、海底餐廳、巴士、遊輪……她被牽連進蒂娜炸彈的機率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但真要算賬的話,不管是琴酒、朗姆、貝爾摩德,或者說組織的所有代號成員,如果他們身上發生了這麼多次的巧合,無論普拉米亞是有意無意,他們肯定會産生‘總有人想害我’的想法,嚴查炸彈供貨商普拉米亞。
甚至普拉米亞自己都冒出了荒唐的猜測:她是不是因為太想殺盧西因從而出現了第二人格,在自己意識不到的時候埋好了坑,一次次貌似無意、實則有意的對盧西因下手。
偏偏她的記憶都能自圓其說,她沒有被其他人格頂替的感覺,這些真的,純屬是巧合!
普拉米亞想解釋,為自己爭辯一下。
可醞釀了半天,普拉米亞發現自己沒什麼能說的。
這不是拿出個不在場證明就能應付過去的——何況她沒有不在場證明。
她想殺盧西因嗎?
想的。
兇器哪裡來的?
用的是炸彈,還是她親自組裝的。
她知道盧西因的行程嗎?
知道的。
在這些前提下,炸彈最後在盧西因所乘坐的新弗尼號上爆炸了。
說她不是故意的……換個立場,她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普拉米亞倒不是怕組織把她怎麼樣,畢竟懷疑到她頭上的話,組織早把她關起來了。所以這件事目前估計只有盧西因知道,就算盧西因真的覺得自己胡亂行動,那也不過是用掉了盧西因答應‘一次機會’。
即便如此……
盧西因之前讓她不要去堤無津港、不要登上新弗尼號、不要在遊輪上搞事情,要是盧西因會因此生出……間隙、失望,很難闡述明白心裡的感覺,總之,普拉米亞不希望盧西因誤會她!
她真的遵從了盧西因的要求,那顆炸彈是——
是什麼?
啊,好難解釋。
頭腦風暴的普拉米亞在盧西因面前格外寡言,當了一路悶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