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竟然還有機會。
此時他目送文清和他的女孫緩緩向前。
他深深吸氣,有哀傷籠罩心頭。
馮堂去的很快,他託著琵琶走到溫槿安面前。
“小小姐,您可以嗎?”
“馮爺爺,我沒事!”
溫槿安燦然一笑,接過他手裡的琵琶,低頭嘗試著撥動了幾根弦,音色或清亮或低沉,完全不像擺放多年無人問津的模樣。
她抬眸看向馮堂,眼底有疑惑。
馮堂看出她的疑惑,笑著解釋:“先生會定期檢查弦線,上個月剛更換了橋,小小姐,您放心,弦線和音色絕對沒問題。”
聞言,溫槿安一時心情複雜,她抿嘴淺笑。
“嗯,謝謝馮爺爺!”
說完她轉身上臺。
此時家中傭人已經更換了座椅,方便溫槿安坐下彈奏。
溫槿安雙手託著琵琶,站在臺上,舉手投足間帶著從容和優雅。
她低頭撥動著弦線,一段屬於琵琶特有的弦樂緩緩響起。
臺下議論聲漸漸消失,她抬頭看向各懷心思的眾人,神色平靜,說話時聲音婉轉清亮。
“一百年,屬於我華夏的古典樂器,漸漸沒落,音樂學院內,西方樂器門庭若市,而民樂系門牌陳舊,可總會有人守著心底那點點星火,傳承著屬於我華夏文化的傳承。”
說到這裡,她看向眾人,眼眸深邃而清亮。
“還是幼童時期,我認識的第一件樂器就是琵琶,我的啟蒙老師也是我的奶奶司文清女士,教會我彈奏第一首樂曲,除此之外,她還是我的古董、文學鑒賞老師,我身上所有的特質都有她的諄諄教導。”
“這把琵琶,可能很多人對它不屑一顧,可這弦樂自秦漢初時,便深深植入我華夏文化的血脈之中,四弦輕攏慢撚,弦樂起,它有沙場戰馬奔騰的鏗鏘,也有江南煙雨的纏綿,它記載了我華夏數千年的文化與歷史。”
“接下來一曲春江花月夜,致敬我最愛的奶奶司文清女士。
隨著她的聲音傳遍宴會廳,臺下早已寂靜無聲,眾人眼底有迷茫也有震撼。
溫槿安款款坐下,低頭抬手輕撫,指尖在弦上輕輕一撥。
一曲《春江花月夜》如流水般傾瀉而出。
琵琶聲在宴會廳內響起,音色清澈悠揚,曲調帶著江南特有的溫柔纏綿,恍惚間,眾人面前好似展開一幅記憶中的陽春三月美景。
她手指在弦上跳躍,時而如春風拂面,時而如雨打芭蕉,曲調婉轉又透著一絲淡淡的哀愁。
琴聲爾爾,彷彿隔著時空訴說著一個古老而悠遠的故事。
一曲彈罷,眾人的情緒久久不能平複。
華夏人深藏在骨血中的文化認同感,在血脈中掙紮蔓延。
寂靜中有人開始鼓掌,好像觸動按鈕一般,眾人掌聲如潮。
秦和光清冷的眼眸灼熱,一貫平淡冷漠的目光此時溫柔至極。
“真真是絕了!”
洪玉成神情激動,雙手用力鼓掌。
“沒想到小槿安還有這一手,這是我這麼多年聽到的最動聽的樂曲,這才是我們華夏人應該具備的才藝,剛才那誰彈奏的什麼鋼琴曲簡直沒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