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曾經嫻貴人身邊的陪嫁侍女,阿箬的父親,後來被牽連流放西南的,那個桂鐸。”
高晞月恍然大悟,她知道的,這個桂鐸,也曾在阿瑪手底下做事,阿瑪說過,是個能臣。
可惜了,桂鐸的女兒阿箬在宮裡犯了錯,也牽連了她們一族。
高晞月仍不放心,怕坑害了自己的阿瑪和堂兄,於是謹慎地問道:
“既然桂鐸流放西南,這東西怎麼會到你手裡?”
汪芙芷控制寬大氅衣下顫抖的雙手,盡量平靜地回答:
“桂鐸大人在西南服苦役十年,彌留之際,將寫好的治水經略託人帶到了京城交給了我阿瑪,說縱然他是個罪臣,仍然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芙芷敬佩他的為人,因此一直想找機會,完成他的心願。”
高晞月素來心軟,聽到桂鐸的經歷,也不由得眼眶一熱,嘆息道:
“你倒是個有情義的,還記得為你阿瑪的朋友進獻,本宮會把這個交給父親,若是有用,我阿瑪會為你,為桂鐸大人請功。”
汪芙芷低下頭,努力隱藏早已斷了線似的淚珠。
她知道,若是阿瑪還活著,縱使被流放了,阿瑪肯定也希望這本書能夠造福百姓。
她總記得,因為姐姐叫阿箬,她叫阿筱,因此家裡移栽了竹林,臨窗對竹讀書時,阿瑪總讓她默寫橫渠四句。
她起身盈盈一拜,淚光點點間,神情堅毅,
“慧貴妃娘娘大義,一切拜託娘娘了。”
高晞月辦事速度快,這治水經略不到五天,就送到了治水前線。
當高斌看到《治水經略》扉頁上,原來下屬桂鐸名字的時候,也不禁為之震撼。
他早就覺得,像桂鐸這樣治水的好苗子,被無辜牽連,實在是可惜。
高斌大人是性情中人,他叫來高晉和永璜,大手一揮,
“叫著底下的人,給我使勁兒地幹!”
經過兩個月晝夜不停地拼力趕工,黃河決口終於成功合龍。
高斌大人看著早已經鬍子拉碴,累的脫了相的侄子和外孫,撫著胡須,祖孫三代對著波濤洶湧滾滾東去的大河相視而笑。
這一日,皇上親自到城門外迎接治水功臣,高斌大人見皇上龍顏大悅,正在寫著禦詩。
於是他順勢歌功頌德,呈上了桂鐸的書,為桂鐸請功。
皇上早已經被喜悅之情包圍著,一時之間,早想不起來桂鐸是誰。
再加上得知這次治水,這本《治水經略》功不可沒,於是他很爽快地同意了給桂鐸平反,追贈知府,諡號忠善。
皇上還另外頒旨,在堵口工地旁修建河神祠一座,供奉桂鐸香火。
桂鐸和其妻子的墳塋,也由專人遷移回京城,葬入祖墳。
去遷墳之人,正是桂鐸故友,都統汪四格。
翊坤宮內,汪芙芷看著汪伯父送進來的信,淚如雨下。
信中說,現在阿瑪和額孃的墓,就在姐姐的身後,關山難度終得度,夢魂相聚得團圓。
他還說,去西南時,阿瑪的故居周圍,茂林修竹,為阿瑪流放那一年親手所植,前後蔽蔭,蓋鬱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