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皇後自然有本宮來救
在江寧的十幾天,皇上帶著阿哥們幹了兩件正事。
其一是皇上親自帶著元親王永璉,履郡王永珹,五阿哥永琪視察民生。
皇上深知,江南地區富庶,是大清朝的糧倉和錢袋子,甚至一個縣的賦稅上繳,比西北地區一個省都要多。
是以,江南的吏治和民生,絕不能出現蠹蟲。
皇上不僅直接到府衙翻看賬冊,還和阿哥們化身富商,繼續沿用金員外的身份,微服私訪,深入民間,體察民生。
一番下來,阿哥們深入體會到了,不管怎樣的盛世,始終都有一邊朱門酒肉和一邊路有凍骨的差距。
尤其去年南方的水患,百姓不僅流離失所,更有一些孩子父母雙亡,失去倚靠。
不乏幾歲的孩子帶著弟弟妹妹乞討為生,衣不蔽體。
單靠官府的力量,根本無法將他們好好安置。
回去以後,永璉將見到的景象和富察琅嬅說了一些,皇後自己也是有孩子的,聽到這些只覺心痛。
她讓清兒把自己帶來的貴重首飾和財物全收拾出來,想在城中修一個安樂堂,收養些孤苦無依的孩子,起碼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純貴妃、慶嬪和婉嬪知道了,也趕緊送了錢過來,她們本就是江南人,想為家鄉也出點力。
其他的妃嬪也紛紛送來自己的心意,其中,金玉妍捐獻的銀錢尤其多。
富察琅嬅見籌集的銀子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就趕緊去上報給了皇上。
皇上一聽,直言是好事,既能有個好名聲,又真真切切地為百姓謀福祉,正是他南巡的目的。
安樂堂的建造得到了皇上的支援,便緊鑼密鼓地開始了。
如懿得知此事後,便開始感嘆富察琅嬅的虛偽和沽名釣譽,這世間可憐人這麼多,她能救的過來嗎?
若是她真有心,怎麼不去寺廟捐些香火錢祈福呢。
而另一邊,安親王永璜帶著循郡王永璋則擔負起了另一個重任:去和江南文人士族打好交道。
在敦誠和敦敏的引薦下,二人結識了一位姓曹的落魄文人,此人乃是江寧織造之後,少有文才,卻半生落魄,過得極為拮據。
永璋有惜才之心,宴席散後,他便用金三爺的名義寫了一張名帖,邀請他入京城,還在京城西郊給他尋了一處小院落,給予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一個南風溫暖的豔陽天,南巡的隊伍踏上了歸程。
如懿讓菱枝經過幾番查詢,終於找到了淩雲徹的身影。
原來淩雲徹雖然在宮裡一直沒有什麼差事,但南巡時,他找到趙九霄,求其幫忙塞到了護衛南巡的隊伍裡,這樣回了宮裡,他就順其自然的有了扈從的名分。
如懿叫來淩雲徹,把在家宴時發生的一切,和淩雲徹傾吐了一番。
當淩雲徹聽到如懿吐槽嬿婉說自己最喜歡淩霄花,卻進獻紅梅一事時,他眉心微不可察的動了一動。
當晚,船行到大運河山東段一帶,停泊在碼頭休整,禦船與禦船之間都用了繩索船板連線,而船上的工匠也趁機對各個船進行了檢修。
是夜,是個陰沉沉的天氣,月亮也都躲在了雲層之後,平靜的水面一片幽深,細細望去,是深沉的碧色。
晚膳過後,嬿婉陪著琅嬅一同到阿哥們的船上,看看有沒有缺什麼少什麼。
看船中有些陰濕,琅嬅便讓清兒帶人去取些檀香來焚燒著,去去濕氣。
回來的路上,琅嬅走在前面,嬿婉跟在琅嬅身後,一起往妃嬪的船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