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據網路資料解釋,pdst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ptsd的發生與很多因素相關聯,這些因素主要分為家庭、社會心理因素如性別、年齡、種族、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工作狀況、受教育水平、應激性生活事件、個性特徵、防禦方式、童年期創傷、家庭暴力、戰爭、社會支援等)和生物學因素如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等)。重大創傷性事件是ptsd發病的基本條件,具有極大的不可預期性。ptsde 有三大核心表現:1,闖入性記憶強迫反應),個體在清醒或睡眠時,創傷記憶強行進入腦海,以閃回或噩夢的形式重現當時的事件場景,使個體不斷地重複體驗當初的情緒和感覺,強烈程度也相差無幾。2、躲避反應,個體努力避免對經歷過的創傷的談話、回憶、詢問,努力不去接觸與創傷事件有關的人物,不去發生事件的地點,出現“遺忘”事件細節的情況,埋藏起原本關心的人和事物的情感,和他人保持距離,感到極為孤獨,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3、喚起反應,個體表現為容易發怒、容易受驚嚇、失眠、緊張不安和焦慮、對小事反應過度,注意力不能集中。
pdst與抑鬱症即有區別也有聯絡,兩者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導致pdst的最初原因多為客觀現實中不可預測的外力因素對患者內心造成強大的精神刺激,最終導致患者內心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無法和諧共處或友好相融,這是一個客觀作用於主觀的一個過程。抑鬱症的一大主要病因也是客觀世界作用於主觀世界造成的,但往往影響主觀世界的刺激和震憾程度要明顯小於pdst,心理異常變態反映的外在表現也不比pdst明顯和突出,甚至具有更大的隱蔽性和潛伏性;此外,另一個原因是來自於患者個人性格和“三觀”中偏執、狹隘、自卑、理想主義或完美主義等主觀因素,影響患者正確認識和看待客觀世界,形成歪曲、錯誤的認識與判斷,之後沒有得到及時發現和糾正,一錯正錯而慢慢惡化。也可以說,pdst的一種典型病態表現就是抑鬱情緒、抑鬱性人格,甚至重度抑鬱症。除了上述關係,pdst和抑鬱症之間還有很多內在、外在的區別,在醫學領域存在多種不同的解釋。
陸川從沈彤的工作室走出時,內心前所未有的感到釋然,進門之前他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躲在密閉集裝箱中幾乎窒息身亡的偷渡者,如今彷彿偷渡行程突然終止箱門開啟後吸到清新空氣一般,如獲新生。此時的他,滿眼都是白色的陽光,就像一個剛剛睡醒的人一下走進燦爛的朝陽之中,晃得睜不開眼。剛剛過去的九十分鐘,自己好比穿越了整個時空,在另一個維度的世界中重新審視了一遍自己的過去,就像電影《星際穿越》的男主人公庫珀進入黑洞後,在透過時間維度的視角重新看到自己和女兒的過去後,才明白曾經的疑惑和困擾原來都是自己的預先埋伏的圈套。
這種釋然並非等於徹底的解脫,而是來自於追根溯源後的滿足和踏實。原本那些猜忌、懷疑、恐懼、憤恨、不甘、倔強等等情節,並沒有消除,但卻近乎清晰地找到了其來源和癥結。
這次心理諮詢的前半段進行得並不順利。由於對諮詢事件本身的懷疑和對諮詢師的不夠信任,陸川始終無法放鬆心態,也就無法完全地將壓抑的內心釋放於眼前。沈老師判斷陸川內心的藩籬和禁錮太過頑固,性格中完美主義和理想主義特徵十分明顯,雖然表面看,他為人謙遜隨和、禮貌善良,但在其內心中卻隱藏著一個截然相反的人格。這個人格爭強好勝、桀驁不馴、果決冷酷。表現給世人的是他心裡想成為的樣子以及他想讓人看到的樣子,那是理想自我,或稱為超我,而內心封閉和壓抑的則是他真的性格元素,其構成的是他的現實自我,或稱為本我。而他這所以會表現得如此強烈的內外反差,以及他所經歷的這一樁樁、一件件外人看來無關痛癢或者根本無法查覺的痛苦,其實是源自於他潛意識中本我與超我的衝突。
通常情況下,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的本我意識或超我意識是基本相符或者和諧共處的,能夠互相接納認同,達到自我評價的內在統一,從而可以由內而外地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而一旦超我和本我之間之間產生矛盾和相互攻擊,和諧關係也不復存在。當超我強於本我時,超我往往會佔據道德的至高點,以無可反駁的強壓之勢,對本我進行嚴厲甚至殘忍的批判,而這種批判是不理智、不客觀的,是以高尚、純粹的價值觀為合法外衣,進行著缺少公正的偏激甚至極端的批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我是連線超我與現實世界的紐帶和橋樑。超我透過本我接觸客觀世界,感受客觀世界帶來的精神刺激,形成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建立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超我也只能透過本我,將自己的意志投射於客觀世界,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和作用於客觀世界,超我的形成往往與個體所受的教育、個人的精神世界活動、客觀世界作用於主觀世界後形成的精神刺激等因素有關,其獨立於客觀世界,在意識中獨立存在和活動。而本我性格的形成,受家庭基因遺傳、原生家庭的教育和影響、後天人生環境和遭遇經歷等多種複雜因素影響較大,其與客觀世界緊密相聯,具備鮮明的社會屬性,既需要客觀世界的載體和物件,也需要在客觀世界中證明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一旦彼此脫離,本我中的社會屬性往往就會失去存在的根基和指引。
人從出生開始,如果身體健康,在和諧健全的家庭中順利渡過幼年至少年時代,在青年時代基本順利並經受一些意志力承受範圍之內的挫折和經歷後,其本我和超我通常會保持內外平衡、和諧共存的狀態。然而在此期間,一旦經歷某件或某種意外突發事件,或者接受某種背離客觀情況和科學規律的具有偏執、過激的認知思想,導致思維認知結構發生缺失、扭曲甚至畸形時,就會在內心世界中引發強烈的刺激,而這種刺激如果超過自我認識判斷的合理範圍,則會在本我與超我之間造成裂痕,如果刺激已經明顯超過個人意志承受極限,沒有得到及時的修復或積極引導,裂痕將長期存在,最終導致本我與超我的之間關係的撕裂。在幼年期、兒童期、青少年期這三個人生成長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當中,這種負面刺激出現的越早,造成的損害越大,有的損害甚至一生都無法得以修復。這種突發的意外事件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且難以預期的,比如幼年和兒童時期受到的身心虐待、情感冷落,親人好友突發疾病或亡故、父母離異、車禍、綁架、欺霸凌辱、考試落榜、戀愛失敗、身體病痛殘疾、被信任之人拋棄或欺騙、遭受迫害等等。一旦這樣的肉體和精神打擊超出心理預期或承受能力,往往就會造成強烈而巨大的心理創傷,這種創傷即可能是隱性且難以自我查察覺的,也可能是形成特徵明顯的抑鬱、焦慮、強迫性心理障礙,偏執性人格,直至精神分裂雙向人格障礙),比如創傷性應激障礙,簡稱pdst。
透過催眠,沈彤比較成功地打通了聯通陸川堅固封閉的內心世界的隧道,在其潛意識中找到了部分性格形成的歷史根源。按照時間順序,初中至高中階段是其抑鬱型性人格形成的早期階段。補習至大一頭一年,是其抑鬱性格的定型階段和早期pdst形成階段。大學期間是抑鬱性人格波動期和pdst加強階段。畢業後至工作前二年,是抑鬱性人格和pdst表象特徵的弱化與潛伏期,工作後幾年則是兩種負面心理阻礙逐漸甦醒和成熟期。最近的親人和知己好友的突然離世、初戀情人結婚、客人的刁難、身體重病等多種因素,均成為其抑鬱性人格和pdst進一步惡化的直接原因。
清醒過後,聽到沈老師的簡要分析,陸川著實吃驚不小,對內心中淤積瞭如此之多、多久的未解情結而感到意久,也為內心中有如此之多的情感垃圾而感到厭惡,同時,也為今後該如何是好而感到迷茫無助。
喜歡飄動的導遊旗請大家收藏:()飄動的導遊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