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有三絕:銀佛、壁畫、龍雕。大召有三寶:古月明樓圖、九龍貢桌、萬歲金牌。這第一寶——古月明樓圖就放置在山門過後的菩提過殿之中。原物其珍貴之處在於全部是用孔雀翎編織而成的,『色』澤豔麗,人物生動。由於屬於保護文物,早已被收藏封存,所以在大召內看到的是按照原比例仿製而成的手繪畫。
這幅畫與以下三個人有著重要關係:頭號人物——康熙爺,身穿紅袍,腳登官靴,臉容慈祥,和藹可親;二號人物——安三泰,昆發留辮,赤膊上陣,面飛橫肉,貌似惡鬼,舉手揚拳,欲以施暴;三號人物——劉三,一身青衣,腰繫圍裙,肩搭『毛』巾,面容青秀,立於一旁,護衛康熙。
全畫包涵人物110位形態、身份、角『色』各不一樣的人物形象,分佈於遠景、近景、樓上、樓下,中央、四周,他們或笑,或怒,或喜,或悲,或只觀不語,或評頭論足,或民或商,或官或匪,或貴或賤,或窮或富。
畫中所述事件以康熙微服私訪為主線,坊間不同版本的也少,陸川還是習慣於自己查詢資料後所得的故事梗概:
清朝入關坐了江山以後,一直擔心北部蒙古部落東山再起,危及朝綱。於是,北征葛爾丹叛『亂』,大力在蒙族人民中引入藏傳佛教,以取代蒙古族原始宗教——薩滿教,同時大量移民戍邊,鼓勵蒙漢通商、通婚,這樣從精神上、經濟上、生活習慣等等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蒙古民族的個『性』特徵,以求安撫邊民,弱化鬥志。隨之,但有了三娘子城、銀佛寺落成、歸化城新立、有玉泉井,有了大盛魁,有了明清一條街。而的管理體制,也為大召寺的佛教統治地位增加了濃重的政治『色』彩,凡文官路過須得下橋,武官經過須得下馬。重大節目裡,文武官員還要到大召寺向活佛做工作述職。可見當時大召寺在百姓朝野裡的聲望之高。
的穩固地位,促成了很多商業文化圈、市井文化圈、政教文化圈等等利益集團均以大召寺為核心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這種自然發展的結果定然有好有壞。比如圖中兩號人物安三泰,其人原為地痞無賴,後因為心黑手狠,又找到當官的撐上了保護傘,於是氣候越來越大,黑社會組織老大地位日漸鞏固,幹盡欺壓百姓、強買強賣、收取保護費、打壓良商順民,等等,傷天害理之事。其後給撐腰的,就是那些明著吃官奉,暗著吃的官老爸們。從畫中就可見到為“月明樓餐飲有限責任公司”記帳的會計先生,居然是頭頂化翎、頸掛朝珠,身穿官服,腳踩官靴的鳥人。僅從這一點上看就可知,當時官商勾結、官匪勾結的情況是何等普遍和張狂。
眾所周知的是,康熙老爺子最愛的就是微服私訪,體察民情。這當康熙爺不正遊走于歸化城,落腳於大召寺,聞聽月明樓中安三泰依仗勢力,為害一方,不信其實,便獨自微服私訪,來到了月明樓。進門尋一桌落坐,點了小菜小酒,邊喝邊觀察著這裡的人情事故。安三泰早見康熙爺氣語不凡,穿戴脫俗,定是有錢有勢之人。加之進門前拴在門口的那匹寶馬良駒更是看得叫人心癢難耐,心中早就盤算地如何奪為己有。不料,康熙爺一席酒水之後,居然發現自己忘了帶錢,正好給了安三泰發難的機會。這也難怪,平日微服私訪時,身邊總有個三德子、法印、小桃紅之類的角『色』身後付錢,康老爺子從沒在錢上『操』過心,著過急,可今日偏就沒戴這些人出來,自然也沒往錢的事上想。這下可好,安三泰正愁沒機會下手,卻趕上了康老爺子受柄予人呢。八兩三錢銀子,堂堂一國之君卻無力支付,真是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啊,三文錢難倒英雄漢。康熙爺怎麼能料到因為自己大意,竟招致如此尷尬之羞。面對安三泰的百般羞辱和刁難,真是百口莫辯,即便想要計劃賒帳另付,也未見安三泰讓步。
安三泰見機會成熟,便提出拿門口寶馬良駒進行交換。那可是康熙爺之愛騎,怎能就拿來抵換了這八量三錢的的散碎銀子了呢?康熙爺不肯,安三泰暴怒之下,兇相畢『露』,舉拳正要施暴,此時善良小跑堂劉三站了出來,制止了即將揮出的拳頭。劉三雖說只是個小跑堂的,但為人機靈敏捷,加之身處酒桌席間,閱人無數,也看多了安三泰欺行霸市的醜行惡舉,出於善良的本『性』,早就有懲戒之心。怎耐得位卑言輕,多數情況下是敢怒而不敢言。今天不一樣,看到安三泰對這樣一位儒雅之士也要動手施暴,劉三再也看不下去了,一把攔下了安三泰,並提出用自己一年的工錢來替康熙爺償還飯錢。當然,那個時候劉三還不知道他背後的尊者其實就是皇帝老爺子。安三泰見自己人裡出了這麼一個扎裡帶的貨,心裡更是搓火,當下就命令帳房先生核算劉三一年的工錢,結果不多不少,核算下來正好是八兩三錢銀子。也不知是真的巧合,還是帳房先生為了想打個圓場,在算帳的時候做了手腳。總之是一文頂一文的,把賬給平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安三泰勢沒得著,氣沒撒出,馬沒佔得,面子丟盡,仍不依不饒地想要撒野。可曾想到,咱們這位康熙爺可不是吃素長大的。那可是身經百戰,真正是殺場上喝著人血,踩著人頭打過來的戎馬之君,還能怕他安三泰一個小癟三的窮咋呼麼?於是,手中的馬鞭起舞揮落,把個安三泰打成了球『迷』愣眼,跪在地上一個勁地求饒,當初的威風『蕩』然無存。
可見任何裝『逼』貨都怕真硬茬子。你越是裝得牛『逼』哄哄的就越是球也不是,頂多就是傻『逼』一個愣球一堆,叫囂得再厲害也不過是一堆一踩就流湯的臭。
康熙回朝後立即下召,嚴辦了安三泰,除了地方一霸,牽連的官員也悉數受到懲戒,而為了獎勵劉三救駕有功,特封其三品官爵,準其入朝為官,約等於現在部長級待遇了。可是人家劉三很有自知之明,深知宮內福禍相依,不願受其約束,斷然拒絕了所封官位。康熙準其不受官職,但可享受同級奉祿,這就等於給一個部長級待遇的虛職,還讓劉三繼續為民。於是,此段故事遍開始傳為佳話,流傳至今。
畫中故事講完了,陸川回頭一看,身後早已聚集了一大群人,除了自己的和王倩的客人外,還有不少散客遊人。後邊的人為了能看得清畫,聽得清話,都伸著脖子瞪著眼。陸川講這幅畫就像是在講評書,而不像某類導遊是在背書,他每次講的順序、方法都有變化,而這種變化連陸川自己也事先不知,都是講的過程中自由發揮,現場組織,結果反而收效很好。
上學的時候,為了能把這段講解拿下,陸川不知多少次自費往大召裡跑,也不知聽了多少位導遊的講解。雖然所有講的故事都大同小異,不離根本,陸川聽得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覺得很多人的講解雖然精細、合理,但是感覺得死板、生硬,無處互動,似乎講者只顧講,聽者無心聽,好像在導遊和客人被一層隔音的雙層玻璃擋著似的。更有些導遊,雖然面對著客人,但心裡卻沒有在和客人溝通。不論任何講解,導遊應達到的目的,並不只限於把該講的講出來,更要讓客人把該聽的聽進去,而且還要記下來,最根本的是要讓客人知道,導遊是在和自己溝通,而不是在給自己上課。任何一種內容的講解,都要追求到個『性』化,要把自己的感想、感覺、感悟融入到講解中去,要努力讓客人找到和導遊的共鳴。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情況下,導遊完全可以把自己置身到所講內容中去,講出自己的感情,講出自己的激情,講出自己的喜惡,用自己的情感,去帶動客人的情感。當客人因導遊的講解而產生心理波動,或喜,或悲,或悟,或悔,就已經達到了有效互動的效果了,管他教科書什麼怎麼講的,完全能夠實現個『性』的方式才是導遊應該追求的目標。
陸川講解帶表情,帶手勢,帶感情,往往要比其他導遊講得生動有趣。雖然在某些細節上,陸川掌握並不一定就是權威,甚至有一些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創發揮,這是相對於其他導遊而言,但至少,給客人的感覺是不同一般,至於是對是錯,有興趣的朋友自然會透過其他方式和渠道去進行考證。即使他證明陸川是錯的,那也從另一個方向說明陸川做對了,因為他能讓客人對講解的內容產生興趣,而不是一聽了之,索然無味。
白麗麗和王倩不知怎麼地,在陸川講解的時候,都默默地退到了人群的後邊,各自看著自己的客人。而白麗麗則更多地窺視著王倩。女人的直覺告訴白麗麗,王倩看陸川的眼神已經出賣了她自己,雖然在眾人面前王倩極力想要掩飾,但掩飾本身卻成了裝飾。王倩甚至還用相機給陸川拍了幾張大頭特寫,這都沒逃出白麗麗的眼睛。白麗麗心中感到一絲失落,也有一陣陣的防意。
飄乎不定的情感,總給導遊這個職業一種不安全感,男人如此,女人更是如此。什麼樣的人都是過眼雲煙,即使見著好的,也總覺得肯定抓不住,即使想抓住,心中卻總有一種顧慮在干擾,正如不能積極看待自己的職業一樣,也同樣會消積極地去評價自己心怡的人,儘管這種消積評價並非出於本意。是什麼決定的呢?是這個職業給導遊帶來的失望和無奈,壓力和焦慮。縱然還有一種職業崇高感存在,卻不能完全替代考慮個人情感時的那種現實的茫然。男男女女都想談戀愛,都想找物件,可是誰敢談?和誰談?怎麼談?這些個現實的問題總因為職業的原因而無法找到理想的平衡點。加之生存的壓力之大,社會的偏見之多,內心的失衡感之重,很多做導遊的人,只能選擇先幹事業,賺了錢再談感情。其實,騙別人容易,騙自己難。職業的染缸總會有一天奪去本來的『色』彩,讓人找不回原本的自己,那個時候再談感情,可想而知,激情不在,真情不在,真誠不在,於是苦悶又來。(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喜歡飄動的導遊旗請大家收藏:()飄動的導遊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