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末尾的一頁,顧月霖目光凝住。
末頁沒有文字,畫著一張圖,分明是他所在的這廳堂的模樣。
圖中令人最先注意到的,是三圍羅漢床上的小幾,一角嵌著的寶石描畫的線條明顯更重。
顧月霖揚了揚眉。
小幾就在身側,他下意識地推了一下,幾案卻是紋絲不動。
他笑了,也真服氣了。
居然要到此時才發現,這廳堂裡也有機關。
他到這裡的次數有限,而辛夷景天每隔幾日就會回來一趟,灑掃一番。多少年了,他們也不曾察覺這小幾的蹊蹺,只是盡心地擦拭得幹幹淨淨。
或許也知道不能挪動,但他們對地下的一切的感覺只有邪門兒、神奇,該是見怪不怪了。
顧月霖的手撫上與圖中對應的寶石,推、扭都不見任何反應,索性施力向下按,並不在意會不會毀掉機關,也不介意會不會引發危險。
這一按,玉石盆景緩緩移動。
顧月霖輕笑,一如二十一年前,想給蔣昭跪了。若沒有冥冥中的緣法,他怕是這輩子都不能再在這裡有新的發現。
他走過去,看到現出來的小小的空間裡,是一個小小的樟木匣子。
他拿起匣子,開啟來,見裡面是一個很厚實的牛皮信封,裡面得有五六十張信紙的樣子。
顧月霖沒急著閱讀,琢磨了一陣,將機關恢複原樣,盆景歸回原位之後,轉到地上的書房。
他如何也想不到,信封裡的紙張上,是蔣昭親筆書寫的生平:
十七歲高中狀元,入翰林院兩年後外放,六年後回京,官居三品侍郎。
二十七歲入閣,二十九歲位居首輔。
三十一歲,朝廷用兵,幾次敗仗之後,請命掛帥出征,四年間南征北戰,威服四海,有了其後四十來年的清平。
顧月霖颳了刮眉骨,感覺這份官場履歷與自己大同小異。
但他從不認為自己能與蔣昭比肩,因為仕途走得那般順暢,源於蔣昭對他無形中的影響、教導,和有形的啟示、指引,再就是文帝的賞識信重。
他繼續看下去。
之後的記載,是蔣昭官場之外的生平:
五歲開蒙讀書,求知若渴,雙親大喜過望,為他請名士、江湖高手,文武雙修。
科舉高中後,得到諸多女子、門第青睞,包括皇室公主,紛紛上門提親,皆回絕。
十七歲到二十七歲,雙親從有微辭到斥責逼迫,極端時,到了與人裡應外合、下藥於他的地步。
蔣昭從未讓父母得逞,只是心裡分外失望、難堪。另一面,他察覺雙親陷入極端,必定有隱情。
就在他一步步探尋期間,雙親相繼暴病而亡。那一年,他三十歲。
雙親連一句與他道別的話也無,便撒手人寰。
轉過年,狼煙四起,蔣昭請命出征,其時的帝王命他奪情掛帥。